9月24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在北京舉辦第一場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財政部部長劉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介紹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在此次發布會上,三位有關部門負責人用翔實的數據和案例,介紹了7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針對市場關心的保障增長、促進消費等當下熱點問題,就現階段的政策考慮和取向進行深入闡述。
比如,針對如何促進汽車消費,寧吉喆在現場表示,對于放寬、取消汽車限購,目前多個城市已經開始實行相關措施,后續一些具備條件的地區也會陸續跟進。
“一帶一路”獲積極響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取得了哪些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什么樣的指標性成績可以一覽發展的“高速度”?
對此,寧吉喆在發布會現場用一組“指數式增長”的數據,簡明扼要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成就:“70年來,我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1952年~2018年,我國GDP從679.1億元躍升至90.03萬億元,實際增長174倍;人均GDP從119元提高到6.46萬元,實際增長70倍。”
寧吉喆介紹,我國已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服務貿易第二大國、使用外資第二大國、對外投資第二大國。移動通信、現代核電、載人航天、量子科學、深海探測、超級計算等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實際增長59.2倍,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1956年實際增長28.5倍。
寧吉喆強調,7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例如,在基礎建設成就方面,2018年末,我國鐵路營運里程13.2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分別居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公路里程48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萬公里,居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我國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社會保障、扶貧脫貧、生態環保事業全面發展。70年來,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上升為77歲,森林覆蓋率從197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2.96%。
在發布會上,寧吉喆還表示,中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作用凸顯。目前,中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部隊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居世界首位;中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得到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
消費成拉動經濟第一引擎
除深入介紹70年來取得的成就之外,在此次發布會上,寧吉喆也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例如,針對今年以來國內消費運行狀況,寧吉喆表示,根據今年上半年對經濟增長動力源泉的分析,三大需求共同拉動經濟增長,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和外需中,消費繼續保持第一大動力地位,消費對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發揮了60%左右的拉動作用,比投資高出40多個百分點。
寧吉喆介紹稱,今年上半年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保持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實際增長6.5%,GDP實際增長6.3%。
下一步,我們將如何拓展消費,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對此,寧吉喆在回答現場記者提出的有關問題時表示:“將著力促進消費提質擴容。這是繁榮經濟、改善民生一舉兩得的有效舉措。”
他指出,要促進消費更新升級,積極推動汽車、家電、電子消費品以舊換新。要破除汽車消費的限制,目前廣州、深圳等城市已經放寬或取消了限購規定,西安、昆明、貴陽等城市也正在考慮,后續一些具備條件的地區也會陸續跟進。要鼓勵綠色消費,支持居民購買節能家電。要支持服務消費,出臺實施養老、家政服務、嬰幼兒照護服務等政策措施,進一步激發服務消費的潛力。
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