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進入實質落地期。在10月17日召開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今年1-9月,中央企業各級企業新增混合所有制企業超過600戶。
實際上,從2013年到2018年,中央企業混改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70%,比2012年混改企業的數量增長了20%。各省區市實施混改企業超過5000項,引入的非公有資本超過6000億元,中央企業實施混改3359項,引入非公有資本超過9000億元。
“‘混’只是第一步,真正要使得混改發揮它的有效作用,我們還要進一步突出‘改’。”彭華崗表示,在下一步推進混改過程中,要完全采取一種市場化的思路和方式來推進混改,并進一步完善治理機制,充分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
記者從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國有企業有一批重點改革任務取得了標志性的成果。比如國有企業的公司制改制,改革開放40多年,這項工作到去年基本完成;企業辦社會職能、“三供一業”等剝離也基本完成;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方面,三年內減少法人戶數1.4萬戶,壓減比例達到26.9%,進一步優化了資源配置。
例如,全面實行干部的“競聘制”、“崗薪制”、任期制和末位淘汰制,企業的中層每兩年一屆,屆滿全部下崗……這是鄭煤機在混改之外解決內部經營機制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類似的案例還有許多,一大批這樣的企業真正實行了經營機制的市場化。
國企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也是改革中的重難點問題。此前,此項任務已在上海、重慶等地開啟試點,在此基礎上,國務院辦公廳在今年印發《關于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2020年底前,將尚未實行社會化管理的國有企業已退休人員全部移交街道和社區實行社會化管理。彭華崗強調,將全面推進此項工作,力爭到明年底能夠把這個問題解決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為止,近2000家的“僵尸”和特困企業,處置率已經超過95%,接近完成。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僵尸企業”及去產能企業債務處置工作的通知》,計劃在三年內解決“僵尸”企業問題。在處置過程中,主要是采取各種綜合性的措施。有的是通過司法程序破產、關停,有的是通過兼并重組,發揮一些優勢企業的作用,還有一些是在改革過程中采取多種措施,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進各類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加強管理、重組整合,使這些企業實現脫困,得到更好地發展。
員工安置是清理“僵尸”企業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彭華崗表示,一是按照勞動合同法,職工轉崗以后給予必要的補償,由政府和企業來共同推動做這個事。二是有些企業采取提前退休的方式,在正式退休之前保證必要費用,到退休的時候按照退休來辦理。三是一些企業對職工進一步加強培訓,讓他轉到其他企業和其他崗位,通過“僵尸”企業的集團公司在集團內部來消化。
國企改革的持續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從數據來看,前三季度國企經濟運行企穩向好,效益增速持續回升。前三季度,全國國資系統監管的企業營業收入41.8萬億元,同比增長7.4%,實現凈利潤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央企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2.1萬億元,同比增長5.3%,連續7個月保持在5%以上;累計實現凈利潤10567億元,同比增長7.4%,效益增速比1-8月加快0.5個百分點,已連續兩個月回升,呈現好趨勢。9月當月實現凈利潤1133.6億元,同比增長11.4%。
轉自:北京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