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摸清經濟家底 大國“體質”再提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1-21





      五年一次的大國經濟“體檢”有了最新成果。經過兩年努力,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完成數據采集和主要數據匯總。11月2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等相關負責人公布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主要數據,并解讀有關情況。

      關鍵節點的高質量“體檢”

      160多萬普查人員,普查對象1億多,普查對象涵蓋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采取“地毯式”清查方式……通過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國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效益。

      普查,在國際上被稱作“和平時期的最大社會動員”。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經過兩年努力,完成了普查任務,達到了查實數據、摸清家底的目的。

      鮮祖德指出,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統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獲得了極其寶貴的海量數據,是對國民經濟一次高質量的“體檢”。全面準確反映改革發展新進展,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數據支持。

      “由于經濟普查數據比常規數據更為翔實,按照國際慣例和實際情況,我們也將會對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進行修訂。”鮮祖德告訴記者,國家統計局將會同各有關方面用好普查數據,推進數據開放共享,確保普查成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實現效用最大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統計保障。

      據介紹,這次普查充分應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普查過程公開透明,全流程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確保數據真實可靠。普查結果真實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市場主體大量增加

      “從單位數量、從業人員、資產、營業收入等多方面看,第三產業占比均占有很大優勢,作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實至名歸。”鮮祖德指出,普查結果深刻反映了我國經濟結構的重大變化。

      普查數據顯示,2018年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2178.9萬個,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增加1093.2萬個,增長100.7%。其中,第三產業的產業活動單位數量占第二、三產業總數的比重達到80.3%,法人單位資產總計達到81%,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占比達到55%。同時,工業結構也在改善,制造業轉型升級也有所表現。高技術制造業法人單位的數量占規模以上制造業的比重達到9.5%。

      “通過這次普查我們發現,制造業的從業人員比重在下降,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重在大幅度上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毛盛勇進一步分析指出,這反映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從制造業看,制造業規模效益在擴大,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在提升,技術在不斷提升,導致制造業的用工規模總體是下降的;二是第三產業點多面廣,企業數量大量增加,越來越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

      普查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三產業的產業活動單位2455萬個,比2013年末增加了1151.5萬個,增長88.3%,年均增長13.5%。

      “數據準確反映了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主體大量增加的新成效。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實推進,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鮮祖德表示。

      創新發展深入推進 新動能培育壯大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統計上稱為“三新”。普查數據全面反映了創新發展深入推進、新動能培育壯大的新進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蓬勃發展。

      普查數據顯示,2018年年底,全國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企業法人有6.6萬個,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7.7%,比2013年增長了37.9%;全國有11.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了新產品開發,比2013年增長了9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R&D經費支出比2013年增長55.7%,申請專利數量增長70.7%。

      毛盛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總的來看,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有幾個特點:一是經濟規模和上次經濟普查相比,有大幅度提高;二是結構不斷優化;三是經濟質量明顯提升。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的從業人員比例、增加值占比、企業數占比,都比五年前明顯提高。

      通過經濟普查也發現了一些短板。“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供給還有一些短板。”毛盛勇指出,在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領域,需求在不斷增長,供給還要進一步增加;在產業技術進步、研發投入等方面,盡管和五年前比有明顯的增長,但是水平、比例還需要進一步加大。高技術制造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和五年前比有提高,但是還要進一步提高。高技術制造業數量比例有所增加,但是跟產業升級、消費需求升級的需要比,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張翼)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2017開局穩中求進 提振經濟發展信心

      要達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就必須確保年均7 2%的GDP增長率,而由于2011-2014年的高GDP增長,今后3年,只需保持增長率在6 4%就能基本達成這一目標。
      2017-03-22
    • 品牌建設讓中國經濟展現“活力”和“韌性”

      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凱度華通明略20日發布BrandZ2017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為觀察中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幅生動圖景。業內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設,中國經濟正在展現“活力”和“...
      2017-03-23
    • 多地研判一季度經濟:數據飄紅 但下行壓力不減

      與往年不同,各地分析會議均得出了各個數據向好的一致意見,不過由于存在不確定性,以及投資動力不足等原因,經濟下行壓力仍不小
      2017-03-24
    •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依靠改革破難題促發展惠民生;確定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堅決打好穩定和擴大就業的硬仗
      2017-04-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