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資金精準投向 促進產業消費“雙升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2-17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這個提法體現了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指明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方向。”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


      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產業發展還存在不適應消費升級的情況,消費潛力沒有完全釋放,產業升級也未到位。宏觀政策既要繼續在需求側發力,也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增加重點行業領域的有效供給,培育新的產業,激發內需和國內市場的潛力,推動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區域政策和空間布局;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建設養老服務體系;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會議對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部署。


      “金融要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精準支撐,要瞄準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大方向,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一方面要加大投資力度,一方面要堅持市場化原則,并且要投向產業鏈條完整、對上下游有帶動作用,可以吸納較多就業崗位的領域和行業。


      貨幣政策關系到實體經濟的資金血脈。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表示,今年貨幣政策將在流動性總量調控上保持穩健和適度,運用多種流動性工具靈活地進行精準滴灌。“流動性總量將配合財政政策、投資、就業、產業等政策協同發力,金融手段作為其他政策的‘后盾’和支撐,既要保證充足,又要保證適度。”鄂永健說。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需要有系統性思維,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與具體領域相關政策結合,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的協同效應。”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目前宏觀調控政策的著力點就是引導資金流向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短期內有助于穩增長,中長期內有助于結構優化和高質量發展。


      曾剛表示,不管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政策,還是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中觀政策,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是核心,如果各類政策之間缺乏有效銜接,在實體經濟層面不會產生很好的效果。“宏觀政策與中觀政策相結合、總量政策與結構政策相結合,各類政策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可以提升政策效率,更好地實現經濟發展的目標。”(記者 李延霞)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上半年新增信貸超12萬億元、M2連續4個月兩位數增長

      上半年新增信貸超12萬億元、M2連續4個月兩位數增長

      有3組數據均明顯高于去年同期水平: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13 49萬億元,同比增長11 1%,已經連續4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速;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0 8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 22萬億元;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2 0...
      2020-07-13
    • 國務院要求進一步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

      國務院要求進一步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

      今年以來,我國金融部門支持小微企業力度明顯增大。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進一步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
      2020-08-19
    •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總量更穩結構更優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總量更穩結構更優

      “穩”字當頭是今年貨幣政策的重點。4月12日,一季度金融體系“成績單”出爐,貨幣政策在一季度是否實現了這一目標?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效果如何?接下來將如何發力?央行12日舉行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
      2021-04-13
    • 發力重點領域薄弱環節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有多大?

      發力重點領域薄弱環節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有多大?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上半年,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如何?下半年貨幣政策走向如何?這些都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話題。
      2021-08-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