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99個綜合保稅區成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推進器”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2-26





      目前,我國有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40個,其中綜合保稅區99個。前11月,我國綜合保稅區進出口26275.6億元,同比增長9.4%。

      通過發揮政策優勢、培育新興業態、創新監管方式,我國綜合保稅區不斷轉型升級,已成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推進器”。

      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我國綜合保稅區進出口26275.6億元,同比增長9.4%,比全國外貿整體增速高出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5518.2億元,進口10757.3億元,分別增長4.3%和17.6%。綜合保稅區已經成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推進器”。

      目前,我國有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40個,其中綜合保稅區99個。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賦予綜合保稅區改革開放新使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一年來,全國海關認真貫徹落實《意見》要求,促進全國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推進綜保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開放新高地政策優勢更加突出

      11月4日,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西奧檢測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的一票進口待檢測LED燈樣品順利在綜保區外的合作實驗室開展檢測,這是全國首單保稅檢測綜保區內外聯動業務,標志著蘇州“保稅檢測集聚區”建設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

      “一方面拓寬企業檢測業務范圍,提升了企業檢測承接能力,另一方面能夠發揮綜保區‘保稅+’平臺功能,促進園區檢測檢驗產業發展。”西奧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了區內區外聯動,公司就能夠實現“修全球,發全球”,市場前景一片光明。

      綜合保稅區是我國開放層次高、優惠政策多、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全國海關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簡化業務流程,提升監管效能,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支持區內開展全球維修業務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再制造業務,推動綜合保稅區發展成為最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和銷售服務中心。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綜保區內已有50余家企業開展承接區外委托加工業務,涉及醫藥、電子設備、機電產品、飛機等行業。受綜保區政策優勢吸引,企業入區意愿顯著增強。今年1—10月,全國綜保區新注冊企業1614家,注冊數量同比增長57.5%。

      北京海關針對航材保障項目推出以保稅物流供應鏈為單元的保稅監管試點。試點企業可在北京統一辦理各口岸分撥站的賬冊設立、核銷及其他保稅物流業務,大幅降低了航材備勤及通關成本。截至11月底,試點企業中國航空器材有限責任公司累計送修航材總價值2.2億美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0%。

      創新孵化器新興業態不斷涌現

      “過去從收到訂單到包裹打包出區、開始配送要兩天左右。隨著‘7×24小時’制度的實施,收到訂單后能隨時向海關申請報關、審查,商品最快1小時就能通關。”今年“雙11”,重慶港騰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發貨量再創新高。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在重慶西永綜保區的商品品類超過3萬種,倉庫面積已經達到10萬平方米。

      跨境電商進出口是外貿發展新亮點。全國海關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政策逐步擴大到所有綜合保稅區,并對綜合保稅區內的創新型企業予以扶持。“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線上看貨+線下自提”等量身定制的監管模式,為跨境電商的突飛猛進提供了有力支持。

      保稅交割、融資租賃、文化藝術品保稅展示……目前,綜保區內新興業態不斷涌現,企業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綜保區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安徽合肥綜保區積極引進跨境電商上游品牌供應商和下游區域物流商、金融配套企業落地,今年“雙11”期間,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業務單量預計超過20萬單。杭州以“單一窗口”綜合監管服務平臺等為基礎,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截至10月底,杭州跨境電商活躍網店超過1.9萬家,比年初增加近5000家。

      改革試驗田企業通關省時省力

      “打開電腦,可以隨時聯網向海關申報相關業務數據,大大縮短了辦事時間,同時避免了人工差錯,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與臨沂海關“ERP數據智能分析系統”聯網,實現數據共享。說起改革帶來的新變化,公司業務經理王勇滿臉笑容。

      為進一步提高通關效能,各地充分發揮綜保區改革創新試驗田作用,通過“制度+科技”的監管手段,多措并舉提高監管效能。目前,全國各綜保區之間已實現保稅貨物點對點流轉,系統自動核驗放行,貨物區間流轉速度提升50%,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無縫銜接,進一步降低了企業通關成本。

      成都海關在企業生產設備進口、料件采購、成品進出區等方面不斷創新監管方式,疊加各層級政策,精準落地、精確發力。今年前11月,成都高新綜保區實現進出口總額3479億元,同比增長26%,進出口額連續20個月在全國綜保區中居首位。

      上海發揮綜保區支撐作用,主動承接自貿區和進博會溢出效應,擴大一般納稅人、貨物狀態分類監管等新政策試點。今年前10月,上海青浦綜保區實現進出口總值66.2億元,其中出口額為26.4億元,同比增長15%。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綜合保稅區升級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綜合保稅區升級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最重要平臺之一,綜合保稅區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已遍布東中西部。在貿易投資方面,綜合保稅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成為很多地方對外貿易的橋頭堡,發展貿易新業態、利用高質量外資的主要平臺。
      2019-01-08
    • 綜合保稅區將擴圍 中西部有望獲傾斜

      綜合保稅區將擴圍 中西部有望獲傾斜

      記者獲悉,目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陜西等多地都加大了綜合保稅區制度創新力度,在稅收優惠、物流建設、監管創新等方面密集推出支持舉措,進一步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2020-08-05
    • 前七月綜保區進出口值占外貿總值近一成 對外貿增長貢獻度超百分之三十

      前七月綜保區進出口值占外貿總值近一成 對外貿增長貢獻度超百分之三十

      記者從海關總署獲悉:今年前7個月,我國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值1 7萬億元,同比增長14 5%,高于全國外貿進出口增幅16 2個百分點,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9 9%,對我國外貿增長貢獻度超過30%。
      2020-09-24
    • 綜合保稅區管理辦法實施一周年 減負紓困帶來新變化

      綜合保稅區管理辦法實施一周年 減負紓困帶來新變化

      一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新冠疫情沖擊,在南京海關的積極指導參與下,江蘇省內各個綜合保稅區充分運用政策功能優勢,穩定主導產業,為企業減負紓困,實現了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
      2023-04-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