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為了讓外貿和外資企業盡快感受到“春意”,中國再出一攬子扶持政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應對疫情影響,穩外貿穩外資的新舉措。
穩外貿:聚焦痛點
為何要在此時穩外貿?
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中國外貿特別是出口形勢不樂觀。
據官方數據,今年1-2月中國出口2.04萬億元人民幣,下降15.9%;進口下降2.4%;貿易逆差425.9億元,而去年同期為順差2934.8億元。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受疫情影響,外貿企業完成已有訂單、爭取新訂單均有困難,商品出口成本有所增加,個別外貿線路甚至中斷。
外貿嚴峻程度前所未有。
此前,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擴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2.9%。在外需疲軟背景下,今后中國外貿料將遇到更大挑戰,需及早未雨綢繆。
另一方面,疫情會通過外貿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加大力度穩外貿,也是維系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地位的需要。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所長白明稱,如果中國外貿企業不能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國外客戶就有可能另尋其他合作伙伴,這對中國外貿長遠發展不利,對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也不利。
連日來,從幫助企業開具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到加大貿易融資支持,擴大外貿信貸投放,確保對有市場、有訂單的企業實現應貸盡貸,一系列穩外貿措施已密集出臺。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給外貿企業送出了更大政策“紅包”:如對除“兩高一資”外所有未足額退稅的出口產品及時足額退稅;落實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受疫情影響大、前景好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可協商再延期;支持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并降低費率;做好籌辦春季廣交會的準備工作等。
會議還專門提出,要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產業鏈核心企業,加大流動資金貸款支持,給予合理信用額度。支持核心企業通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后,以預付款形式向上下游企業支付現金,降低上下游中小企業現金流壓力和融資成本。
對苦于資金緊張、履約難、接單難的外貿企業而言,這些舉措無疑切中了其生產經營痛點,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輕裝上陣。
穩外資:長短結合
穩外資也正當其時。
疫情給中國吸收外資造成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據官方數據,今年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8個百分點。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坦言,疫情導致投資者等待觀望心理加重,對今年中國引資工作穩存量、促增量帶來壓力,引資形勢更加復雜嚴峻,預計疫情對吸收外資的影響在二月、三月乃至一季度將更加明顯。
國是直通車在采訪中了解到,在華外企恢復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一是各地復工復產政策不一,產業鏈各個環節復工復產進度也不一,這給外企原材料供應和產品物流運輸造成困擾;二是采購口罩等防疫物資有難度。
對此,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各地區各部門要在分區分級實施精準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要加強統籌指導和協調服務,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以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增強協同復工復產動能。
會議還提出,要抓緊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使更多領域的外商投資能夠享受稅收等有關優惠政策。
如果說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是短期內解決外企燃眉之急,那么繼續擴大市場準入,改善營商環境,就是從長遠出發,從根本上給企業“定心丸”。長短結合,穩外資將收到更好效果,中國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有望繼續提升。
一系列穩外資措施之下,已有不少外企表示看好中國市場前景,投資中國的信心和戰略沒有改變。
美國強生公司中國區主席宋為群對國是直通車表示,中國政府針對外企的服務措施和支持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公司對恢復經營和生產、穩定發展的信心。“疫情不會改變中國市場的良好發展遠景,今后強生還會進一步加大對華投資。”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稱,隨著穩外資政策精準發力,今年中國吸收外資仍有望適度增長。
“把各項政策落地落實,我國外貿長期向好發展趨勢就不會改變,吸收外資的綜合優勢也不會改變。”他說。(李曉喻)
轉自:“國是直通車”微信公號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