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多單位出臺就業新政 各地保就業連上新“禮包”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5-29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六保”之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共出現39次。其中明確“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強化”“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拓崗位辦法要能用盡用”。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自本月以來,中央多部委、全國各地已密集出臺多項就業“新政”,涉及農民工、大學生等重點就業群體,這些舉措直指促就業、拓崗位、減輕企業負擔、提高居民收入。


      看點1、中央多部門密集出臺“保就業”舉措


      ●中央六部門出臺十項行動保高校畢業生就業


      本月,人社部、教育部等6部門正式啟動十大專項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2020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較大壓力。


      “百日沖刺”行動將從5月份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在這100天里,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將重點組織開展升學擴招吸納行動、充實基層專項計劃行動、擴大畢業生參軍入伍行動、開拓科研社區醫療基層崗位行動、推進企業穩崗擴就業行動、推進創業帶動就業行動、持續開展網上就業服務行動、重點幫扶湖北高校畢業生行動、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狠抓責任落實行動等十大專項行動。


      ●人力社保部為畢業生就業推“五擴大”舉措


      人社部副部長李忠介紹,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達到874萬,但受疫情影響,招聘下滑,求職也遇到很多困難,受到很多限制,很多實習機會也中斷了,再加上今年機關事業單位考試招錄、考研復試延后,畢業生就業難度比較大,特別是一些貧困家庭畢業生面臨更大壓力。


      對于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人社部目前推出“五擴大”的針對性舉措。其中包括擴大企業就業規模、擴大基層就業規模、擴大自主就業創業規模、擴大升學入伍規模、擴大見習培訓規模等。


      李忠介紹,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采取措施鼓勵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給予一次性就業補貼,對企業招收畢業生開展以工代訓的,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支持,同步擴大國有企業招聘規模。通過穩定企業就業這個主渠道,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


      同時,今年還將有序啟動機關事業單位、基層服務項目筆試面試,擴大招聘招募規模。比如“三支一扶”項目,平常往年要招27000人,今年進一步擴大規模,招到32000人,擴大了近兩成。


      今年,還將擴充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隊伍。李忠說,不僅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問題,也把基層公共服務的一些短板補上。支持先上崗再考證,更加有利于高校畢業生盡快地到這些崗位工作。開發更多城鄉社區服務、基層醫療、科研助理等領域的崗位吸納畢業生就業。


      ●國家發改委聚焦重點企業行業出保就業舉措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趙辰昕5月24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要加強就業優先導向的宏觀調控。下一步把就業優先導向作為所有政策的著眼點。


      國家今年將聚焦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群體推出保就業舉措。趙辰昕介紹,要在外貿企業、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重點企業、重點行業,以及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上加大扶持力度。


      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也明確表示,對兩億多農民工和幾千萬貧困地區勞動力實行公共就業服務城鄉常住人口(包括農民工)常覆蓋、全覆蓋,并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盡可能吸納農村勞動者就地就近就業。


      看點2、多省份關注困難群體就業舉措不斷“上新”


      ●天津遴選社區服務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


      天津市人社局近日公布了該市遴選社區服務型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通知。明確,將在家政、養老、物業等行業遴選一定數量的社區服務型崗位,專門用于安置市場渠道難以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


      據悉,在天津市,經遴選確定的企業與就業困難人員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滿3個月的,在按規定給予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基礎上,再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遴選崗位補助,最長3年。


      ●寧夏靈活就業人員可獲就業社保補貼


      本月下旬,寧夏回族自治區對今年就業困難人員及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范圍、年限、標準等作出進一步明確。


      按照寧夏政策,補貼范圍為,具有區內居民戶籍,以非全日制就業、臨時性就業等彈性工作方式就業,且于上年12月31日前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進行就業登記,并自行繳納了上年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的“4050”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為離校2年內未就業靈活就業后,以靈活就業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人員等。


      補貼年限和標準分別為,就業困難人員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


      高校畢業生按照實際繳費的2/3給予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寧夏要求區內各地人社部門要做好轄區內社保補貼人員的申報、審核工作,會同當地財政部門于9月底前將補貼發放到位。


      ●河南推七大舉措精準幫扶貧困勞動力


      5月25日,河南省人社廳發布相關就業創業扶貧政策,涉及七項內容,對全省有外出意愿的貧困勞動力進行幫扶,確保貧困勞動力上崗就業。


      據悉,河南省截至4月30日還有12.64萬貧困勞動力有外出務工意愿,剩余35.3萬貧困人口中有8.3萬貧困勞動力、7.2萬半弱貧困勞動力,還有14萬脫貧監測戶、21萬邊緣戶。確保他們實現就業,河南省提出,對貧困勞動力失業或就業不穩的,及時開展“一對一”幫扶,確保貧困勞動力上崗就業。


      河南省還提出密切關注省外務工貧困群眾回流情況。與勞務輸入大省對接,支持其盡量把外出后失業的貧困勞動力穩在就業地。對于有迫切返鄉需求、可能回流的貧困勞動力,做好承接安排。


      ●山東恢復補貼性線下職業技能培訓


      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布通知,決定有序恢復補貼性線下職業技能培訓。山東省提出,各市可結合當地疫情防控形勢要求,制定開展補貼性線下職業技能培訓的具體工作措施,有序恢復補貼性線下職業技能培訓。


      山東省要求,各市采取錯峰、分批開班等形式,組織線下職業技能培訓。嚴格實行體溫檢測、健康碼核驗、“一米線”等措施,進入培訓場所的人員要科學佩戴口罩,做好參訓人員健康狀況排摸和登記工作。原則上每個班期不超過30人,不組織“大班培訓”。


      看點3、中央和地方為湖北求職者推“援鄂”舉措


      ●人社部向湖北免費開放線上培訓課程


      今年,受疫情影響,湖北籍勞動者的就業備受關注。近段時間,從中央到地方也密集出臺了對于湖北勞動者求職的就業“援鄂”舉措。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介紹,部屬6家培訓平臺向湖北等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和掛牌督辦貧困地區,設立了線上培訓的專區專欄,免費開放線上培訓課程,免費開放時間由原來6月底延長到今年8月底。


      此外,人社部還協調了吉林省援助湖北開展公共衛生輔助服務員的線上培訓。吉林省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安排了720萬元,針對湖北量身打造了防疫和消殺實用技能等培訓課程,免費為湖北開展8萬人次的公共衛生輔助服務人員現場培訓。


      “想通過這個舉措,協助湖北這些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打造一支衛生防疫技能人才隊伍,助力湖北復工復產復學。”張立新說。


      ●多地對湖北籍畢業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


      安徽省提出加大就業幫扶力度,為1335名在皖就學的湖北籍2020屆高校畢業生發放每人1500元的求職創業補貼。浙江省還提出,省國有企業2020年和2021年拿出不少于50%的新增崗位招聘湖北籍高校畢業生。對浙江省高校的2020屆湖北籍畢業生,發放每人1500元的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浙江省還以省政府名義與湖北省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實現雙方健康證明互認,兩省人社、公安、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等部門參與,組建“點對點”工作聯系群,相互推送勞務負責人聯系方式,實現市縣一對一對接。


      此外,浙江省還發動各地對接湖北方面,打通返崗綠色通道,落實省市縣主體責任,組織湖北人員來浙返崗就業,全程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據悉,浙江省市縣三級派出工作組,赴湖北對接工作,采取專列、包車、包機等方式,累計“點對點”接返湖北籍員工3.3萬人。


      同時,湖北省內的招聘活動目前也正有序展開。5月18日,第七屆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春季巡回網絡招聘會“湖北站”正式啟,將在全國范圍組織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優質民營企業,通過城市聯動、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為高校畢業生跨地區求職擇業提供便利。


      聲音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


      開通失業登記全國統一入口,困難人員可申請就業援助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部分企業面臨著生產經營的困難,部分勞動者也面臨著失業的風險。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介紹,《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要擴大失業保險的保障范圍。落實上述要求,各級人社部門將進一步強化登記失業人員的管理和服務,暢通入口、優化服務、強化扶持、提供保障。


      張瑩介紹,人社部已開通失業登記全國統一入口,失業人員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提交失業登記的相關申請,查詢審核辦理的有關進度。同時,失業人員也可以登錄各地線上失業登記平臺,或者到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現場辦理。


      失業人員中的就業困難人員可申請針對性的就業援助,包括就業創業政策法規的咨詢、相關扶持政策的受理服務,人力資源市場的供求信息、職業培訓、見習崗位等信息服務,以及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創業開業指導。


      張瑩介紹,自主創業的,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額度最高達20萬元。吸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的企業,可按規定申請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中小微企業吸納登記失業人員開展以工代訓的,可申請職業培訓補貼。參加失業保險的登記失業人員可同步申領失業保險金。


      轉自:新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國務院發文五舉措促進就業創業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創業,以及強化教育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等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2017-04-20
    • 開局“溫暖”平穩向好——從就業數據看中國經濟新氣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今年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規模繼續擴大,達到334萬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萬人;從調查失業率來看,3月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都比2月末有所回落,處于較低水平
      2017-04-25
    • 大學生就業穩定 應屆畢業生收入連續五年增長

      大學生就業穩定 應屆畢業生收入連續五年增長

      不同學科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有較大不同。《報告》顯示,信息、教育等知識密集型產業雇傭大學畢業生比例持續上升,建筑、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比例下降。
      2017-06-13
    • 上半年經濟述評:“雙創”帶動就業穩定增長

      上半年經濟述評:“雙創”帶動就業穩定增長

      在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中,就業指標是一大亮點:今年上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735萬人,同比增加18萬人;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四個月低于5%。
      2017-07-2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