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季度以來經濟運行逐月好轉 生產需求持續回暖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7-20





    二季度以來經濟運行逐月好轉,生產需求持續回暖


    宏觀政策發力 市場主體給力


      7月16日,中國經濟半年報公布,二季度經濟數據明顯好轉,增長由負轉正,超出市場預期。經濟企穩回升的支撐因素有哪些?還有哪些重要指標值得關注?鞏固回升勢頭,宏觀政策還會如何發力?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進行解讀。


      發電量、用電量增速連續四月逐月加快


      二季度以來,我國經濟逐步復蘇,特別是被喻為“經濟風向標”的先行指標正在明顯好轉。


      用電量明顯增長。二季度,全社會發電量、用電量均同比增長3.9%,增速較一季度分別回升10.7個百分點、10.4個百分點;其中6月全國發電量、用電量分別同比增長6.5%、6.1%,增速均連續4個月逐月加快。


      貨運量回升迅猛。二季度,全社會貨運量同比增長0.7%,增速較一季度回升16.8個百分點。其中,6月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7%,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6.9%,增速均為今年以來月度最高。


      “二季度以來經濟運行逐月好轉,生產需求持續回暖,支撐企穩回升積極因素明顯增多,國民經濟呈恢復性增長,回升勢頭總體符合預期。”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嚴鵬程認為,經濟回升的支撐因素主要有五方面:


      統籌成效在顯現。我國在兩三個月內阻斷本土疫情傳播。同時,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逐步恢復經濟社會正常秩序,二季度經濟實現3.2%的增長,為下半年持續恢復打下堅實基礎。


      政策效應在釋放。增加赤字規模1萬億元,發行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減稅降費累計已超1萬億元……一攬子對沖政策對穩定經濟基本盤形成強大支撐。“這些財政、貨幣政策直達地方基層,直接惠企利民,可以說是精準滴灌。”嚴鵬程說。


      供需循環在改善。二季度,市場消費逐月改善,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銷售回升。工業增速連續3個月為正。服務業生產指數連續2個月正增長。疫情期間被壓抑的需求、被掣肘的供給都在逐步恢復。


      發展動能在轉換。疫情對一些行業企業造成巨大沖擊的同時,也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等產業的發展,倒逼很多企業轉型升級,加快補齊行業短板弱項。比如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6.3%,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長13.6%。


      市場信心在恢復。3月以來,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4個月保持在臨界點以上。“市場主體是看好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經濟企穩回升是有微觀基礎支撐的。”嚴鵬程說。


      上半年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增13.5%


      作為重要的增長引擎,投資備受關注。二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8%,增速較一季度回升20.9個百分點。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袁達分析,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呈現3個特點:


      投資結構調整優化,高技術產業投資由一季度的下降12.1%轉為上半年增長6.3%,社會領域投資由一季度的下降8.8%轉為上半年增長5.3%,明顯高于全部投資。


      投資正增長地區穩步增加,上半年有22個省份實現正增長,其中6個省份實現5%以上的增長。


      投資后勁積蓄壯大,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從1—2月的下降47.1%,回升至上半年的增長13.5%。


      在投資快速回升的同時,今年以來,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補短板力度持續加大。建成和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項目,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干線航道、重點跨江跨灣大橋等一批項目正有序建設。新的項目也在積極謀劃推進,西寧至成都、西安至十堰等鐵路項目已批復,西安、蘭州、西寧等樞紐機場改擴建項目即將開工。按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防洪減災、水資源優化配置、灌溉節水和供水、水生態保護修復、智慧水利等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總投資達1.29萬億元。


      “截至目前中央預算內投資已下達超90%,對補短板、穩投資發揮了積極的引導帶動作用。”袁達說。


      我國利用外資形勢也明顯回穩。中國歐盟商會6月10日發布報告,65%的企業將中國作為最重要或前三大投資目的地,48%的企業對在華收入增長持樂觀態度,均較上年上升3個百分點。


      近期,發改委推出第四批重大外資項目,涉及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重大外資項目的陸續落地,顯示了外資企業對我國發展的強勁信心。”袁達介紹,新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將于7月23日起實施,還將抓緊出臺2020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


      確保已出臺的政策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雖然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帶來巨大沖擊,但并未傷及我國經濟的基本面。不過,當前一些行業運行還沒有完全恢復,不少企業生產經營仍存在較大困難。如何讓更多市場主體切實感受到經濟回升的暖意?


      繼續抓好政策對沖。嚴鵬程認為,在確保宏觀政策取向保持穩定,已出臺的政策落到實處、見到實效的同時,還需密切跟蹤分析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變化,聚焦“六穩”“六保”,加強政策預研儲備,千方百計鞏固經濟回升勢頭、暢通經濟循環、穩定經濟運行。


      加大幫扶企業力度。嚴鵬程表示,要針對當前受疫情沖擊較大、經營較為困難的行業企業,制定出臺差異化扶持措施,進一步細化實化減租減費減息等援企政策,用好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金融系統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更加注重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作用,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新增再擔保業務規模不低于4000億元。


      強化有效精準投資。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抗疫特別國債等的撬動和牽引作用,積極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加大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交通能源等領域補短板力度。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配建停車位充電樁,帶動居民家居智能化、適老化改造。


      “二季度以來經濟運行穩步回升的態勢充分表明,我國經濟具有應對疫情等外部沖擊的巨大韌性,調結構、轉方式、優動能還大有可為。”嚴鵬程說。(記者 陸婭楠)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價格高位回調 4月投資等多項經濟運行數據或放緩

      《經濟參考報》記者綜合多方預測,受到價格高位回調所產生的蝴蝶效應影響,下周一即將公布的4月份投資和工業生產等多項經濟數據或將放緩。
      2017-05-12
    • 統計局:5月份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

      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 5%,增速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加快0 5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 2%,集體企業增長3 2%,股份制企業增長6 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5 9%。
      2017-06-14
    • 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有四大亮點

      工業部門相關數據、固定資產投資領域、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進出口相關數據的增速都超出預期。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數據歸納起來大致有四個亮點:
      2017-07-21
    • 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質量和效益繼續改善

      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質量和效益繼續改善

      統計局表示,7月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生產需求平穩增長,就業物價形勢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突出,轉型升級和新動能成長步伐穩健,市場預期持續向好,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繼續改善。
      2017-08-1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