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財政加碼發力中國經濟“下半場”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7-21





      截至7月16日,抗疫特別國債累計發行7200億元,完成1萬億元發行任務的72%;截至7月14日,新增專項債券發行達2.24萬億元;6月底前具備條件的直達資金已全部下達地方……今年以來,我國推出的多項積極財政舉措正在加速落地,為穩住經濟基本盤“保駕護航”。


      專家指出,上半年,發債、特殊轉移支付、減稅降費精準協同發力,有力支撐了經濟復蘇。展望下半年,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重實效。減稅降費將持續發力,全年減負規模有望超2.5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將于7月底前發行完畢,相關資金將切實直達基層民生。


      多項舉措加速落地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安排,從增加1萬億元財政赤字規模,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到安排3.75萬億元規模專項債,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一系列財政政策定調“更加積極有為”。《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財政部2020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多項積極財政舉措正在加速落地。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今年新增的兩個“1萬億元”要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王克冰介紹,6月底前具備條件的直達資金已全部下達地方,增強了基層財政保障能力,有力支持基層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與此同時,抗疫特別國債也在陸續落地。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云介紹,截至7月16日,抗疫特別國債已發行12期,累計發行7200億元,完成1萬億元發行任務的72%。


      地方債發行和使用也在提速。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共發行地方債34864億元,其中,新增債券27869億元。截至7月14日,全國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2.24萬億元,全部用于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服務領域。其中,約有2200億元專項債券用作鐵路、軌道交通、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作用明顯。


      此外,截至7月14日,新增專項債券資金已支出1.9萬億元、占發行額的85%,其中有14個地區支出進度在90%以上。


      減稅降費層面,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陳東浩表示,今年以來,一系列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及時出臺,包括對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加大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力度,出臺擴大汽車消費的稅收政策,完善出口退稅等穩外貿稅收支持政策,階段性減免社保費、醫保費用,減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等一攬子舉措,加速釋放惠企紅利。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發債、特殊轉移支付、減稅降費等三大舉措精準協同發力,降低了經濟社會的短期波動風險。


      有力支撐經濟復蘇


      業內指出,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速由負轉正,積極財政政策起到了有力支撐作用,財政收入向好則進一步印證了經濟企穩復蘇的態勢。


      劉金云介紹,6月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2%,增幅由負轉正,為年內首次月度正增長。工業增加值連續三個月增長,帶動增值稅降幅由上月的5.5%收窄至2.7%;進口在4月、5月兩位數下降后,6月轉為增長6.2%,帶動進口環節稅收由負轉正,增長7.5%。


      王志剛表示,5月、6月國內增值稅降幅比1至4月明顯收窄,6月財政收入增速年度內首次由負轉正,部分反映經濟復蘇加快的跡象。從上半年支出看,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7952億元,同比增長1.7%,體現穩就業的宏觀政策傾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6月數據看,財政收支壓力有所緩解,但不能掉以輕心。財政政策要按既有預算安排積極發力,重點圍繞保就業穩就業進行。


      “目前看,財政政策力度總體是合適的。”楊志勇表示,財政政策在落實“六穩”“六保”、穩定經濟基本盤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積極財政政策對于我國二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發揮了積極作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面對疫情沖擊,政府一方面通過擴大投資,帶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減輕市場主體的負擔,穩定經濟及就業,雙向聯動。


      她指出,擴大投資并不是大水漫灌式的,而是在“六保”的前提下直達基層,惠及民生并與經濟結構轉型、供給側改革匹配。通過減稅降費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將形成良好的長效機制,有利于健全現代稅費制度以及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強有力的經濟政策手段以效率為導向、以民生為關注、以市場為主體,助力中國經濟克服困難、提振信心、拉動增長。”李旭紅表示。


      積極財政將更重實效


      展望下半年,專家指出,財政政策將會延續更加積極有為的政策取向,以減稅降費為代表的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將持續發力,同時,提高政策績效,更加精準、更重實效地貫徹落實已出臺政策。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財政部將全力保障剩余2800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在7月底發行完成。減稅降費也將持續發力,2020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或超2.5萬億元。此外,將持續抓好直達資金管理,盯牢直達資金使用,加強監控,強化問題整改落實,及時跟蹤完善政策,確保有關資金規范高效使用。


      在楊志勇看來,下一步主要是優化現有政策,清除各種顯性或隱性的政策障礙,保持政策足夠靈活,特別重視擴大內需政策的落實。


      王志剛指出,下半年財政政策將延續更加積極有為的取向,重點是落實前期出臺的政策,提高政策績效,財政資金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以及公共衛生領域補短板等。同時,根據疫情防控以及經濟形勢的變化及時靈活調整,平穩渡過這一特殊時期,為經濟持續恢復積蓄能量。


      李旭紅表示,下半年應繼續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導向作用,通過保障性的機制形成更大的經濟發展動能。此外,還應特別關注積極財政政策落實與地方財政實力之間的關系,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須確保財政資金下達基層,減稅降費政策能夠不折不扣地落實。(記者 孫韶華 羅逸姝)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品牌建設讓中國經濟展現“活力”和“韌性”

      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凱度華通明略20日發布BrandZ2017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為觀察中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幅生動圖景。業內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設,中國經濟正在展現“活力”和“...
      2017-03-23
    • “對中國經濟無需太多擔心”

      “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來源于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這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孫瑋在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道。
      2017-04-10
    • 多項指標向好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或達6.8%

      根據安排,國家統計局將在4月17日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與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對中國經濟增長信心更強了。分析人士預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繼續延續去年四季度向好趨勢,同比增長達6 8%,年內余下三季度增速將會逐步放緩至6 5%
      2017-04-10
    • 中國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

      從近期政策動向以及發布的各項經濟數據來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調跡象。
      2017-04-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