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規模速度到質量效率 中國經濟“含金量”更高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0-08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向高收入國家水平邁出堅實一步;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60%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升至60.6%,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5年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過6000萬人……


      在世界經濟風云變幻的大形勢下,一系列數據折射出,中國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經濟增長更有質量效益,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在實踐中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更進一步深化。


      “含金量”更高


      經濟總量近100萬億背后,質量在提升


      今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方案公布后的100天,海南新增市場主體超過8.9萬戶。海南實施離島免稅購物新政后的88天,全島免稅銷售額達到83億元。


      海南自貿港發展紅利的持續釋放,是“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縮影。


      2016年至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從突破70萬億元增長至近100萬億元,經濟增速始終保持在6%以上,占全球經濟比重達1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同時,作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也在不斷提高。


      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的同時,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率穩步提升,經濟發展“含金量”更足了。


      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2萬億元,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60%左右。2019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為14.4%,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3.9%。


      同時,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居世界第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近4年年均增速高達19.4%,伴隨著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等一大批創新成果的出現,經濟新動能正不斷涌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在接受人民網財經專訪時表示,“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25項主要指標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等指標均已提前實現,其他大部分指標也正接近完成、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加快,發展方式也從規模速度型逐步轉向質量效率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提升就是最好的例證。隨著創新創業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未來中國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有底氣、有動能。”馮俏彬說。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人民網財經專訪時也認為,高質量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化實踐,引領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創新驅動發展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成為“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亮點。


      獲得感更足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錢袋子”里有大民生


      在云南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云山村,沿著平整的水泥路前行,一幢幢磚混結構瓦房整齊排列,道路兩旁樹木花草蔥郁茂密,房前屋后瓜果飄香,青山綠水掩映下,美麗鄉村的圖景躍然展開。


      從“少、山、窮”、貧困發生率高達70%的山區直過民族聚居村,到“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素質提升”的東西協作扶貧新模式,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云山村”從貧窮落后走向美麗宜居。


      “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超過5000萬農民貧困人口脫貧,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


      2019年,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2015年增長39.9%,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


      收入增加的同時,“大民生”理念也持續深化。


      “十三五”期間,我國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政策,2016—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5378萬人,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推進。


      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2%,在監測的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占46.6%,比2015年提高25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規劃明確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7項已提前完成目標任務。


      “十三五”期間,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農村居民、中西部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由2015年的2.73縮小到2019年的2.64。


      盤和林認為,在全球存在較多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國際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大環境下,中國通過脫貧攻堅和穩定就業保障基本收入來源,穩住了民生基本盤。同時,積極推動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體系構建,有力提升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十三五’時期民生福祉的持續改善,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標準來推進改革、制定政策。同時,也得益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帶來的發展紅利和中國人民勤勞奮進的務實實踐。”馮俏彬表示。


      理念進一步深化


      尊重要素流動規律,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今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理論源于實踐,又用來指導實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及時總結新的生動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在發展理念、所有制、分配體制、政府職能、市場機制、宏觀調控、產業結構、企業治理結構、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重大問題上提出了許多重要論斷。


      回顧“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進入新常態。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這五年的發展歷程,見證著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指導下,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發展協調性和持續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落實,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呈現新格局,自貿試驗區擴容至21個,改革開放步伐持續加快。


      馮俏彬認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從高速轉為中高速增長,在客觀形勢變化下,黨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深化,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逐步實現了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馮俏彬認為,尊重要素自主流動規律,這體現了中國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經濟活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堅定決心。


      “同時,整個‘十三五時期’我們對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有了更深度認識。特別是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過程中,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協同發力的重要作用。”馮俏彬表示。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品牌建設讓中國經濟展現“活力”和“韌性”

      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凱度華通明略20日發布BrandZ2017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為觀察中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幅生動圖景。業內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設,中國經濟正在展現“活力”和“...
      2017-03-23
    • “對中國經濟無需太多擔心”

      “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來源于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這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孫瑋在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道。
      2017-04-10
    • 多項指標向好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或達6.8%

      根據安排,國家統計局將在4月17日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與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對中國經濟增長信心更強了。分析人士預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繼續延續去年四季度向好趨勢,同比增長達6 8%,年內余下三季度增速將會逐步放緩至6 5%
      2017-04-10
    • 中國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

      從近期政策動向以及發布的各項經濟數據來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調跡象。
      2017-04-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