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季度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 四季度出口有望保持韌性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0-17





      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出口高速增長,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專家指出,我國供應鏈優先其他國家恢復,全球需求向我國傾斜是我國出口高速增長的主因。在全球“真實”回暖的背景下,預計四季度我國出口有望保持韌性。


      三季度我國出口全面反彈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7%,累計進出口今年首次實現正增長。


      9月單月,我國出口增速達到8.7%,連續第三個月保持高速增長,推動三季度我國出口平均增速達到10.5%。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三季度我國進出口8.88萬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出口5萬億元,增長10.2%;進口3.88萬億元,增長4.3%。今年一、二季度,我國進出口增速分別為-6.5%、-0.2%。總體來看,我國出口呈現一季度大幅回落、二季度止跌企穩、三季度全面反彈的發展態勢。


      從出口結構看,前三季度,電子消費類產品和防疫物資對出口起到了“決定性”拉動作用。電子類消費產品中,電腦、集成電路出口分別增長16.9%和14.9%;防疫物資產品中,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包括口罩)、塑料制品(包括手套)同比增速分別為37.5%和16.6%。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認為,“替代效應”是我國三季度出口表現較好的重要原因。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速環比提升5.5個百分點,筆記本電腦、家電等產品出口同比增速均超17%,汽車零部件、化工品出口也有所改善。其主要原因在于疫情歐洲、北美地區主要制造國產能出現缺位,國內相關產品的“出口替代”作用顯現。


      四季度出口有望保持韌性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說,考慮到外需“真實”回暖,在海外疫情“不失控”的背景下我出口大概率可延續強勢。“根據我們對海外經濟數據及高頻指標的跟蹤,目前德法、意西零售業分別修復9成、8成,美國、意西工業生產修復7成,德法工業生產修復6成。此外,由于美國的零售和工業生產修復程度均優于歐洲,因此美國外需回暖也強于歐洲,帶來我國對美出口連續2個月維持高增速。”張瑜說。


      張瑜同時指出,疫情以來,來料/進料加工貿易進口始終疲弱,對應小企業PMI也始終位于榮枯線以下,修復程度不及大中型企業。來料加工多數以勞動密集型等低端行業為主,承接的企業也多以小型企業為主,這一現象或反映了在疫情后,國內需求雖在持續回暖,但小型加工貿易型企業生存狀況仍不容樂觀。


      不過,專家表示,雖然我國出口有望保持韌性,但對于后市不宜過于樂觀。


      國盛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熊園指出,未來我國出口有望保持強韌性,但增速繼續抬升空間有限。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疫情普遍緩和,且疫苗研制取得進展,疊加前期大規模出口的“透支效應”,未來醫療物資出口增速大概率延續回落,對出口帶動作用將減弱。同時考慮到10月和11月的出口基數較低,12月基數明顯提高,他們判斷10月和11月出口增速有望維持高位,但難有明顯提升,12月出口增速大概率小幅下降。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行業發展部總監高士旺認為,計算機等“主力拉動”產品四季度出口會相對乏力。“近幾年,全球計算機總需求整體呈回落態勢。計算機上半年出口的增長只是疫情的短期刺激,預計在四季度會出現明顯回落。”高士旺說。


      中信固收團隊認為,人民幣匯率的走強可能也會對出口有一定抑制。“5月底開始人民幣對美元便開始了快速升值的步伐,截至9月底,人民幣匯率相較5月底已升值超過4個百分點。從9月份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情況來看,美日歐等經濟體制造業PMI指數仍舊表現較強,但人民幣匯率的走強或削弱了部分出口需求。”該團隊表示。


      四季度進口增速難以維持“強勢”


      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進口3.88萬億元,同比增長4.3%,推動前三個月進口增幅回升至-0.6%。


      熊園指出,我國9月進口快速增長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內需改善。9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1.5%,高于8月的51.0%,連續7個月處在榮枯線以上;同時,社零增速已連續6個月回升,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連續4個月回升,并在8月仍處在高位,均顯示內需在持續改善。 二是人民幣升值。9月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均值為 6.81,環比升值1.7%,同比升值4.3%;自5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已累計升值超過6%,對進口形成了有效拉動。三是低基數效應。9月進口同比的基數為-8.2%,低于8月的基數-5.5%,低基數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本月進口增速形成支撐。展望后市,預計四季度出口增速有望維持高位,但難有明顯提升。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9月進口數據再次沖高,主因在于企業提前備貨而非海外供給修復,基數效應也有影響。三季度以來,國內需求快速回升,地產投資、工業增加值、消費等經濟數據表現較強,內需積極修復,部分行業也出現了一定的補庫跡象;進入四季度,經濟大概率回升至疫情前增長水平。他們認為,正是需求回升和基于未來需求的樂觀預期促使企業提前備貨,帶動進口短期沖高。


      轉自:新華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