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蒙山脈深處,北盤江大橋橫跨在峽谷之上,縮千里為咫尺,連云貴為一家。這座橋不但載入世界紀錄大全,成為目前世界第一高橋,而且獲得被譽為橋梁界“諾貝爾獎”的第35屆國際橋梁大會“古斯塔夫斯”金獎。
這項“世界之最”的工程能在短短的3年時間完工,并于2016年年底全線貫通,離不開國家日益雄厚的經濟實力、百余項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和稅收優惠政策的鼎力支持。
“如果采用傳統施工方式,至少需要投入約1.5萬噸支架,施工成本巨大。正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帶來的資金支持,讓我們敢于嘗試新出路,成功創新應用邊跨鋼桁梁頂推與索塔同步施工的方法,最終施工期也比懸索橋方案縮短了半年時間。”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北盤江大橋設計團隊負責人彭運動說。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下,北盤江大橋各施工建設企業能夠享受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總計1600 余萬元。按照當時11% 的新增值稅稅率計算,僅增值稅一項,大橋建設項目當年就可享受220 萬元的稅收優惠。
這僅僅是稅收為“超級工程”實現創新跨越添動力的一個縮影,五年來,稅收助力一系列核心技術迭代創新。回眸“十三五”時期,從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碼頭,到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YQ-625 牽引電機,到深圳實現5G 獨立組網全覆蓋……每一項獲得創新突破背后,都離不開“稅動力”的貢獻。在力度更大、政策更多、范圍更廣的稅費優惠政策助力下,一次次的技術突破水到渠成,一項項“超級工程”拔地而起。
作為“復興號”的推動者、親歷者和見證者,中車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參與推動“復興號”這個浩大宏偉的中國工程步入軌道,飛速發展。在這過程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稅率降低等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有力落實,紅利持續釋放,支持中車株洲持續攻克技術難題,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給我們軌道交通企業送來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為我們撐腰鼓勁,在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實。”中車株機財務中心稅務管理主管李云良算了一筆賬,“以2019 年為例,加計扣除研發費用一項就為中車株機節省了資金7400 萬元,幫助我們加快了新舊動能的轉換,有效補齊了關鍵核心技術的短板。”
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公司財務負責人盧雄文則表示,國家持續不斷出臺的稅惠政策支持,讓“超級工程”更為閃耀。“中車電機近3 年累計減免各項稅費約2億元,既收獲了真金白銀的實惠和持續發展的信心,同時因為加大研發投入進行技術創新,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增強。”盧雄文說。
2017年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2018年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享受主體擴大至所有企業。“十三五”以來,國家多次優化調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鼓勵創新政策,不僅讓“超級工程”技術攻堅更有力,而且助力千千萬萬企業爬坡過坎,跑出了“中國速度”。數據顯示,僅今年1-8月,全國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33萬戶企業購進高技術設備和高技術服務金額同比增長24%,推動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6個百分點。
回眸“十三五”,在這科技持續“賦能”高質量發展的5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從2016年15676.7億元,連續4 年實現兩位數倍增,增長至2019 年22143.6 億元,位居世界第二。
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增強了創新驅動力,中國港、中國橋、中國車、中國芯等“中國智造”源源不斷涌現出來。業內指出,在高強度研發投入的背后,稅收匯聚的涓滴之水,為“超級工程”“大國重器”的橫空出世提供了強有力的財力支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一系列稅費優惠的政策甘霖,為企業加強產品研發和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大支持。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