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過度金融化”、“防止經濟脫實向虛”、“抑制資產泡沫”等表述頻頻被重要部門、權威人士提及,證明國家已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當前系統性風險總體可控,但對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累積風險要高度警惕。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有序化解處置突出風險點,整頓規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風險“防火墻”。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也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必須用深化改革的辦法,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效率,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
“我國金融業當前有六大風險值得關注:脫實向虛風險、金融業偏離主業風險、公司治理失效風險、激進經營風險、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據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介紹,“脫實向虛風險,這對金融業來說是事關行業方向的根本風險。”陳文輝指出,“金融業如果脫離了實體經濟,過度循環,最后必然出現系統性風險,這也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層次原因,最后只能由財政買單。”
而對于金融監管問題,陳文輝表示監管要長出“虎牙利齒”,真正負起責任來,讓違法違規者付出沉重代價。“只有讓他怕,才能讓他打消投機的念頭。”
此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會理事長、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曾發出同樣的警示:“高杠桿率和低生產率的組合,蘊藏著高風險,危機還有可能不期而至。”
如今,監管層齊聲警示金融風險,各方“監管”已經在行動。今年以來,密集的監管風暴席卷P2P行業,專項整治行動規模空前,各地金融辦、工商局、公安部、行業協會均參與其中,P2P行業進入了“清理整頓”模式。
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石鵬峰表示,“隨著網貸行業持續整改,P2P網貸平臺在信息披露、風控措施和產品創新上逐步完善,未來行業會逐步走向規范,市場化競爭相對充分后,利率水平還會有所下降,但降幅不會太大。”
證監會近日對2017年專項執法行動進行了總體部署。據介紹,2017年專項執法行動將在繼續嚴厲打擊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全面篩查可能產生系統性風險、影響市場穩定、干擾改革發展的各類違法案件。
無論如何,我國經濟的落腳點要放在“回歸實體、發展實體”上。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根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鏡像,僅從金融領域著手無法從根源上化解風險。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董事長何文波說,要化解金融風險,就要發展好實體經濟。金融危機后德國的表現證明,只有提高實體經濟的地位,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才能化解風險。(付顥琬)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