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政府批準英偉達向中國銷售H20芯片,這一看似“松綁”的舉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美方的“精心設計”。在全球科技博弈日趨白熱化的當下,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任何外部技術的“施舍”都不是長久之道,唯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贏得發展主動權。
從美方官員的表態來看,解禁原因一方面是中國已研發出性能相當的芯片,如華為等企業的成果;另一方面,這也是中美貿易談判中的一個“籌碼”,是復雜談判拼圖中的一塊。
據相關媒體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直言不諱地承認,解禁H20是因為中國有“等效”產品。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透露,這是維持中國對美國技術依賴的“誘餌”。他認為,中國完全有能力造自己的芯片,所以美國必須始終領先一步,只能賣給中國“第四先進”的芯片,不會賣最先進的、第二先進的甚至第三先進的芯片。所以策略就是:賣“剛剛夠用”的產品,讓中國開發者對美國技術形成依賴。這背后是一個生態系統的綁定。
白宮人工智能與加密貨幣事務負責人戴維·薩克斯坦承,過去一年,華為進展迅速,推出了名為“Cloud Matrix”的新架構,也開始向海外出口自研技術。所以,美國必須競爭,不能把整個中國市場拱手讓給華為,否則等于在資助華為研發,讓他們去構建自己的開發生態。“H20是降級芯片,放行是一種'控制性開放',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華為的市場主導地位,這有助于防止他們一家獨大。”
對中國而言,H20芯片的解禁短期內可能會帶來一些積極影響。此前因禁令受限的部分人工智能項目或許能夠重新啟動,產業鏈相關企業的業務拓展困境也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國內人工智能產業鏈布局有望再提速。然而,我們絕不能就此放慢自主創新的步伐,反而應更深刻地認識到自主創新的緊迫性。
芯片禁令實施以來,我國科技企業在壓力之下奮勇突破,用實打實的創新成果粉碎了西方的技術神話。華為昇騰910B芯片的實測性能已與H20旗鼓相當,新一代910芯片更超越英偉達H100水平。這些突破性進展不僅迫使美方調整封鎖策略,更再次印證了自主創新的巨大潛力。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最大擁有國,占比達60%,這一數字背后是無數科研人員在“卡脖子”困境下的絕地反擊。
更重要的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高枕無憂。美國此次解禁H20,背后深層意圖仍是維持其在關鍵科技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通過“控制性開放”,試圖繼續讓中國開發者對美國技術形成依賴。而且,美國國內鷹派公開反對H20解禁,一旦政策再次收緊,已拿到的訂單也可能瞬間作廢。相關政策的反復多變已經讓部分大企業開始警惕,字節跳動發布聲明表示,不會采購這批敞開售賣的H20。為保證供應鏈的安全,將有更多企業堅持多元化選擇。
歷史經驗表明,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發展必須依靠創新。掌握核心技術的過程很艱難,但這條道路必須走。”從5G領跑到芯片突圍,每一次突破都印證了自主創新的決定性作用。H20解禁恰似一針清醒劑,再次提醒我們:在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容不得絲毫懈怠,必須始終堅持戰略定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化聯合創新、構建完整生態、強化人才培養,才能徹底打破西方技術霸權,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轉自: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