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丙烯酸相關裝置密集投產。7月21日,巴斯夫宣布其湛江一體化基地丙烯酸及酯區首批裝置完成機械竣工,標志著這一重大化工項目進入調試與啟動階段。而今年上半年,萬華蓬萊40萬噸/年丙烯酸丁酯裝置已經投產,巴斯夫湛江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加劇丙烯酸行業市場競爭。業內人士認為,丙烯酸行業密集的投產行為或引發行業邁入技術溢價時代。
供應壓力升級
丙烯酸業務一直是巴斯夫的核心支柱之一。巴斯夫高級副總裁、負責亞太區石油化學品業務部的梅貝瑞表示:“湛江全新丙烯酸聯合裝置的竣工將進一步擴大丙烯酸全價值鏈的產能。這一世界級規模的全新生產裝置將助力我們以高品質、有競爭力的產品以及更短的交付周期,滿足中國及整個亞洲地區對丙烯酸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近年來,丙烯酸行業迅猛發展。從產能數據來看,截至2024年底,全球丙烯酸產能已接近900萬噸/年。其中,中國為全球丙烯酸的重要生產國,總產能高達408萬噸/年。2025年上半年,我國又新增32萬噸/年丙烯酸產能、配套40萬噸/年丙烯酸丁酯產能。1月底萬華化學蓬萊丙烯酸一期16萬噸/年裝置上線,4月份萬華化學蓬萊丙烯酸二期16萬噸/年裝置投產。截至2025年6月底,國內丙烯酸產能增長至440萬噸/年,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山東等省份。
“下半年還將有山東藍灣、天津渤化等合計74萬噸丙烯酸產能計劃投產。”隆眾資訊分析師王琨指出,“2025年下半年,丙烯酸行業供應壓力再次升級,供需博弈延續。”
供需失衡加劇
產能加速釋放,市場數據已顯示出丙烯酸供需失衡的隱憂。
從產業鏈角度看,丙烯酸以丙烯為原料,其下游包括丙烯酸酯、超吸水性樹脂(SAP)、丙烯酸酯橡膠、高性能材料等領域。丙烯酸丁酯作為丙烯酸下游的核心配套產品,需求主要集中在涂料、膠黏劑、紡織助劑等下游領域。
據買化塑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膠帶母卷產量雖有所增加,對丙烯酸丁酯需求形成一定支撐,但丙烯酸乳液需求卻表現欠佳。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出口市場,2025年上半年中國丙烯酸丁酯出口量12.32萬噸,較2024年減少13.42%。2025年上半年,丙烯酸丁酯市場均價為8711元/噸,較去年同期下跌5.99%。
展望下半年,王琨認為丙烯酸市場供需博弈會持續。主力下游丙烯酸丁酯方面,開工率相對穩定,因其主要下游產品膠帶母卷進入夏季開工小幅收減,終端訂單跟進不足。受全球經濟疲軟拖累,丙烯酸下游石油開采、水處理、造紙等傳統需求端難有明顯增量;SAP樹脂行業因夏季炎熱,需求相對受限,維持較低負荷生產。整體來看,丙烯酸市場需求表現一般,供需雙方處于持續博弈狀態。
進入技術溢價時代
當前丙烯酸行業正經歷一場由“規模競爭”向“生態競爭”的深刻變革。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團隊認為,目前丙烯酸行業前5家企業市場份額已達65%,較2020年提升12個百分點,山東、江蘇、浙江三大產業集群貢獻全國78%的產能。這種集中化趨勢背后,是頭部企業通過“技術迭代+產業鏈整合”構建的生態壁壘。衛星化學依托輕烴一體化裝置實現原料自給率超95%,單噸成本較行業均值低12%;華誼集團廣西基地采用第三代氧化技術,催化劑效率提升30%,高端SAP級丙烯酸占比突破40%。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小企業因技術投入不足,難以滿足下游對環保、性能的嚴苛要求。例如,醫用級丙烯酸純度需達99.99%,終端售價是普通產品的3倍,但僅有少數企業具備量產能力。目前200余家中小丙烯酸企業中,僅18%的企業具備特種丙烯酸生產能力。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團隊認為,技術差距正在重塑丙烯酸產業生態,這種技術代差正推動行業從“同質化內卷”轉向“差異化生存”。未來5年,丙烯酸行業將進入“技術溢價時代”。因此,建議丙烯酸企業在生物基丙烯酸、電子級單體等前沿領域取得技術突破,例如用于半導體光刻膠的電子級丙烯酸單體,全球市場被少數國際企業壟斷,國內企業若能突破純度≥99.99%的技術瓶頸,將打開百億級市場。(李冬鈴)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