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劃產能規模驚人 賽道擁擠的碳酸二甲酯行業亟待整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5





      7月以來,裝置停車檢修供應緊張疊加下游鋰電池電解液需求增加,國內碳酸二甲酯(DMC)市場掀起一波上漲行情,山東地區出廠價從3800元(噸價,下同)漲至4200元,累計漲幅約11%。但即便如此,不少企業仍然虧損嚴重,賽道擁擠的DMC行業亟待整合。


      熱門賽道擁擠不堪


      DMC按照純度分為工業級(99.9%)與電池級(99.999%以上)兩類。其中,電池級DMC具有高電介質常數、較高的電化學穩定性以及低黏度等特性,是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主要溶劑。


      “十四五”以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帶動各類鋰電化學品需求暴增,DMC這種過去產量幾萬至十幾萬噸的小眾產品引來眾多企業布局。據隆眾資訊統計數據,最近4年國內DMC產能復合增長率28%,2024年底總產能達到356.5萬噸。但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2024年下半年全行業進入虧損狀態,部分裝置被迫停車以緩解成本及銷售壓力。


      聚碳酸酯(PC)是DMC最大下游,占比五成左右,承載了近年來DMC消費端的增長;其次是電解液溶劑,占比達46%,但電解液溶劑發展變緩,終端需求跟進清淡,供需矛盾加劇,利潤壓縮甚至虧損。不過,國內價格不斷下行之下刺激了PC出口,2024年PC出口量同比增長148%。


      目前DMC這一賽道已經非常擁擠,“參賽企業”共有33家,除了較早布局并形成完整電解液溶劑、添加劑產品群的石大勝華,后來居上成為碳酸酯行業龍頭的華魯恒升,依托石化產業鏈聯產DMC的利華益、海科新源,依托丙二醇聯產DMC的德普新材料,更有恒力石化、陜煤集團榆林化學這樣的“大塊頭”企業強勢入局。


      規劃產能規模驚人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目前DMC裝置規模最大的是華魯恒升單廠60萬噸(年產能,下同),其次是利華益旗下維遠化學的32萬噸、恒力石化的30萬噸、浙石化的20萬噸,其余的多數在10萬噸以下,其中產能在8萬噸以下有14家。而目前仍有山東德普、山西亞鑫、福建百宏、銅陵金泰、陜西佰嘉瑞、重慶建峰、陜西創銘能源等7家企業在建裝置,合計產能65萬噸,計劃在年內投產。


      近日,由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油工程)總承包的山東德普新材料產業園20萬噸DMC項目進入工程掃尾階段。該項目將二氧化碳轉化為DMC,整體能耗及投資指標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德普新材料布局DMC較早,經過幾次改擴建,目前具備產能10.8萬噸。在一期20萬噸裝置投產后,二期規劃建設30萬噸裝置,全部投產后可達到年產60萬噸DMC、50萬噸1,2-丙二醇規模。


      而在西北、西南富煤地區,更大規模的DMC裝置正在規劃中。除了陜煤集團榆林化學在1500萬噸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范項目中規劃了50萬噸DMC裝置外,在貴州,由青山控股、華友鈷業、華峰集團聯合投資730億元建設的貴州畢節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正在加緊推進,其中就包括100萬噸DMC產能。


      虧損加劇倒逼整合


      隆眾資訊數據顯示,受碳酸鋰等鋰電池材料帶動,2020年DMC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一路上行,2020年11月主流市場價格達到1.3萬元,隨之受淡旺季影響有所回落。2021年均價為8233元;2024年DMC價格窄幅波動,全年均價3780元,3年跌去54%。2025年以來DMC市場震蕩企穩,月均價由3800元升至4100元上方。


      受累于價格持續下跌,過去3年DMC產品利潤被不斷壓縮。據統計,目前業內共有PO酯交換法、EO酯交換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等3種主流工藝,PO酯交換法2021年年均利潤6738元,到2024年跌幅103%,虧損202元;EO酯交換法2021年年均利潤3879元,到2024年跌幅104%,虧損155元;甲醇氧化羰基化法2021年年均利潤3815元,到2024年跌幅達100%,尚能盈虧平衡。分析原因,一是2024年國內DMC新產能集中釋放,而終端下游需求跟進一般,導致供需矛盾加劇;二是產業鏈成本傳導不暢,下游入市議價嚴重,壓制DMC市場低位震蕩,利潤空間被壓縮。


      進入2025年后,由于嚴重供大于求、內卷加劇,不少DMC企業降負荷運行,小規模裝置被迫停產檢修。石大勝華最近發布公告稱,預計公司上半年虧損,部分產品價格下跌疊加新產能未達產是虧損的主要原因。


      隆眾資訊指出,2025年國內DMC擴能持續,供需錯配局面將進一步加重,價格競爭將加劇。在“反內卷”政策支持下,DMC落后產能或將加速退出市場,行業供給結構持續優化,而下游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需求保持穩健增長,行業供需格局有望向緊平衡轉變。(劉海軍)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