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人民消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舶來品進入普通消費者的生活,牙膏作為人們生活中的日用品也不例外。據悉,進口牙膏主要通過三種形式流入我國,首先是按一般進出口監管制度辦理海關手續的一般貿易,其次是近些年勢頭正勁的各大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還有以個人或小機構為主的海淘代購方式。進口牙膏的廣闊市場引得不良商家也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因此出現了如“劣進口”、“偽進口”和違法虛假宣傳等進口牙膏市場的種種亂象。亂象帶來的危害不一而足,既打破了健康有序公平的競爭環境、危害了合法從業者的利益,也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貨源失真損害消費者利益
進口牙膏的體量、種類都十分巨大。據海關統計,近三年來進口牙膏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都呈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甚至在2015年12月出現了三位數的超高速增長:當月進口數量達1614788千克,增長率為125.63%,而交易金額為11440790美元,增長率為133.19%。2016年進口牙膏仍呈高速增長態勢,以2016年6月為例,當月進口數量達1259778千克,同比增長43.17%,而交易金額為30694763美元,同比增長70.50%。進入2017年,進口牙膏增速略有放緩,3月進口數量增長率和交易金額增長率分別為18.25%和22.81%。種類方面,據中國口腔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統計,來自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德國、意大利、美國八個國家超過20種進口牙膏在京東商城銷售。
進口牙膏如此種類繽紛,市場上也出現了進口牙膏良莠摻雜的情況,令消費者難辨真假。以進口牙膏中最出名的“號稱牙膏中的愛馬仕”的MARVIS瑪爾斯牙膏為例,其在淘寶網上屬于熱銷產品。一家MAR-VIS牙膏銷量前列的淘寶店鋪最近成功交易訂單數為5056,為證明店中所賣MARVIS牙膏均為正品,店鋪提供了海關進口貨物的報關單和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掃描件。中國大型進口日化用品運營商和麥賀達營銷總監田立明表示,國內市場充斥大量“假進口”的進口牙膏,即國內小廠生產出牙膏先出關再轉口進關冒充進口,或直接貼進口標簽冒充進口,缺少完整的溯源體系,消費者根本無從判別真假。
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的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相建強介紹說,拋開國內本土品牌不說,全球范圍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主流牙膏品牌的外資企業均在中國建廠,一般無需進口。如美國高露潔和佳潔士、英國舒適達、日本獅王和韓國LG竹鹽。其中,高露潔每年生產的牙膏數量不僅滿足本企業在國內市場需求,還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些年,為滿足消費者追求小眾品牌的消費心理,部分來自無良好生產資質的境外小廠“劣進口”牙膏流入我國市場,這些“小眾”品牌進口牙膏在本土國家銷售情況很一般,進入我國后卻被不良商家披上了小眾舶來品的華麗外衣。實際上,這些“小眾”產品在生產標準和來源安全上都存在著隱患,而最終為這些隱患買單的卻是我國消費者。
針對“劣進口”、“偽進口”牙膏現象,和麥賀達有關人士呼吁推動執行CFDA進口備案制度。據其介紹,依托CFDA“進口食品化妝品進出口商備案系統”,可實現對進口商與產品同步實行監督管理,保證進口質量,同步確立進口口腔用品的相關生產、檢測標準。此外,該舉措可以提高準入門檻,從生產與引進環節限制無資質或不達標的劣、假進口產品進入我國市場。
監管失衡影響市場公平競爭
要想不斷滿足消費者更高的需求、直面進口牙膏的大規模進入我國市場的挑戰,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認為,國產牙膏需要提升產品品質,不斷研發細分功能產品。相建強介紹,目前我國口腔護理相關企業以“三品”戰略為指導不斷提升企業生產制造水平,在推動工業自動化、智能化和產品的精致化和個性化上下足功夫。
對此,田立明也認為,“任何營銷手段都是附加的,只有質量過硬才能在市場中穩住腳跟。”事實上,為保證品質,大部分國產牙膏都嚴格執行我國各項標準法規。與此同時,一些進口牙膏卻并未嚴格執行我國現有的標準和法律法規,而且對其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也尚未到位。
比如說,“治療口腔潰瘍”和“改善牙齦炎”等功效的語句常被用來宣傳進口牙膏,這些宣傳語常出現在各大電商介紹進口牙膏的網頁上。這些宣傳用語違反了我國《廣告法》中相關條例——“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并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第二章第十七條)。
此外,進口牙膏對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執行也有待規范。首先,部分通過各大電商平臺和海淘代購方式進入我國的進口牙膏不符合我國GB29337-2012口腔清潔護理用品通用標簽國家標準,此項標準為國家強制性標準,具有法律屬性。這些沒有經過正規代理商、進口商或經銷商進入市場流通的進口牙膏外包裝上沒有中文對應,違反了該標準中“口腔清潔護理用品標識中,除注冊商標外,其內容應使用規范中文。使用拼音、少數民族文字、繁體字或者外文的,應當與漢字有對應關系。”的條款,其他凈含量、成分的標準也就更加無從談起。
除了國家強制標準,部分進口牙膏也未滿足牙膏功效評價標準WS/T326-2010和功效型牙膏QB/T2966-2014這兩項行業標準的要求。這兩項行業標準都要求功效型牙膏在宣傳其產品具有某些特定功效時,必須提供相關臨床實驗的一系列證明。雖然以上兩個標準均為非強制型標準,但是國內大多數牙膏均在按照該標準執行。而絕大部分進口牙膏卻沒有執行這兩項行業標準,他們的這種行為也未受到相關部門的查處。
記者就以上問題致電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官方聯系電話時,對方告訴記者此事的具體負責部門為廣告監督管理司,記者隨后致電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廣告監督管理司,但廣告監督管理司的辦公電話一直無人應答。
早在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視察質檢工作時就提出要求,質檢部門要促進企業出口、內銷產品在同一生產線、按相同的標準生產,使內外銷產品達到同樣的質量水準(即“同線同標同質”簡稱“三同”)。“三同”政策無疑提升了供給質量,讓國內消費者享受到更高品質的產品。在提升國內產品質量的同時,相關業界人士也一直期盼著對進口牙膏在內的進口產品實施類似的政策:希望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提高準入門檻,并以相同質量標準、安全標準和法律法規追蹤管理進口產品。
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的副理事長相建強呼吁,進口牙膏應和國產牙膏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賽跑,對進口牙膏的包裝、產品質量和廣告語的監管應與國產牙膏執行同一標準,不能單方面限制國產牙膏卻給進口牙膏“開綠燈”。(中國工業報實習記者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