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稀土產業仍處全球產業鏈中低端 亟待向縱深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6-08





      稀土被譽為21世紀新材料的寶庫,廣泛地應用于國民經濟眾多領域,是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性材料之一,是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是發展國防尖端技術的重要保障材料。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在稀土采選冶、稀土功能材料及應用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和較大發展,尤其是在稀土功能材料的發展上,從跟跑到并跑,目前已在稀土采選冶、環境保護及稀土材料應用的某些方向上實現了領跑。稀土新材料的應用,尤其是在永磁材料、催化材料、發光材料、電池材料、激光材料、玻璃和陶瓷材料以及稀土鋼鐵和稀土鋁鎂合金等方面的應用,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戰略新興產業和國防軍工的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前,中國稀土學會2017學術年會在京舉辦。本屆學術年會共設置了稀土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稀土磁性材料及應用器件、稀土玻璃及陶瓷材料制備技術、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光功能材料、稀土儲氫材料、稀土在鋼鐵及有色金屬中應用技術、稀土材料化學、稀土產業經濟與市場等九個主題。在為期兩天的會議期間,來自全國稀土領域高校、科研單位及企業近600人參加了學術交流。
     
      中國稀土學會理事長李春龍介紹道,我國稀土產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稀土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稀土礦采礦、選礦及冶煉分離工藝技術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部分稀土新材料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雖然我國在稀土產業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同時李春龍也指出,我國稀土產業存在核心專利缺失,持續創新能力不強,下游高端產品匱乏等問題,產業整體上仍處于全球稀土產業鏈的中低端。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稀土產業從要素和投資規模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就必須提升我國稀土領域的科研水平和原始創新能力。
     
      李春龍表示,今后幾年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期,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定階段。中國稀土學會將進一步推動稀土學術交流的深入與發展,團結引領廣大稀土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增強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升。
     
      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副巡視員王曉彬在致辭中也表示,稀土的制備和材料的高端應用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稀土材料在現代新興綠色能源技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新技術和國防軍工體系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電動汽車、風力發電、移動通信、導彈制導等新興產業對稀土材料和技術需求也對稀土行業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攻破發達國家專利技術壁壘,推動我國稀土科技及產業向縱深發展,真正實現我國稀土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為繼承和發展老一輩科學工作者的意志和愿望,承載中國稀土科技和產業發展的重任,本屆學術年會還設立并頒發了“中國稀土學會青年科學家獎”。(王旭光)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稀土產品價格一夜漲數萬或釀巨大風險

      今年以來,以鐠釹為代表的稀土品種漲幅超過60%,近日更是進入了加速暴漲期。為此,國家稀土辦向中鋁公司等六大集團發文,希望六大集團加強自律,維護行業生產經營秩序,引導市場適當降溫。
      2017-08-16
    • 稀土價格今年普漲近五成 下游加工企業壓力大

      稀土價格今年普漲近五成 下游加工企業壓力大

      去年以來,新能源電池需求大增,稀土市場活躍度驟然增加,各原料及產品價格不斷上升,漲幅和價位都創下近幾年歷史新高。
      2017-09-13
    • 我國稀土出口陷量增價跌困局 全球話語權亟待提升

      我國稀土出口陷量增價跌困局 全球話語權亟待提升

      與國內稀土價格快速上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于受國家稀土管理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我國稀土出口陷入量增價跌困局,并有進一步加劇傾向。
      2017-09-15
    • 中國進口稀土或成為新常態

      中國進口稀土或成為新常態

      在我國礦產資源領域,稀土行業從來就不缺話題。3月15日《參考消息》一則“意外!中國成全球最大稀土進口國”的新聞稱,一家咨詢公司最新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進口了41400噸稀土氧化物及氧化物當量,較上年激增167%。
      2019-04-0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