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銷量與利潤倒掛 國產手機“大而不強”問題凸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7-19





      據媒體報道,今年上半年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16億部,占到了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90.5%,國外手機品牌僅占了不到10%的份額。華為、OPPO、vivo等國內廠商均超過蘋果,占據銷量前三甲,蘋果和三星等國際品牌在國內的出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是占據了高額出貨量的國產手機卻并不能笑到最后,因為供應鏈受制于人,最終只處于“薄利多銷”的境地,賺了些辛苦錢。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國產手機由落后到追趕,僅用了短短數年時間就實現了銷售上的超越,并一舉占據絕對市場份額,以超過九成的比例,將蘋果、三星遠遠拋在身后。不過,國產手機銷量雖然喜人,利潤份額占比卻不容樂觀,形成倒掛之勢,凸顯國產手機處于“大而不強”的尷尬地位。
     
      顯然,國產手機在銷量超越蘋果、三星之后,要主動改變經營策略,不能再一味拼價格、拼銷量了。而是要努力提升經營利潤份額,改善經營狀況,加強對供應鏈的控制力,從而增強國產手機的話語權,改變國內手機產業的弱勢地位。
     
      目前從國內手機市場來看,主要就是中美韓“三國殺”,且以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等為主。但是國產手機的品牌影響力、市場競爭力與蘋果、三星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因核心技術儲備不足,供應鏈過度“受制于人”,導致國產手機在技術戰、專利戰、供應鏈戰中往往處于下風。
     
      去年以來,國產手機頻頻遭遇專利訴訟、元器件漲價、供應鏈斷貨等,導致部分品牌手機面臨危機,產品被迫漲價、部分型號推遲出貨等,影響了品牌形象,嚴重者甚至被司法裁決禁售。可見,國產手機要想辦法解決這些短板,應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降低營銷費用占比,由營銷拉動轉型為技術推動,并帶動國內供應鏈廠家,逐步實現產能替代,從而建立穩固的供應鏈關系網,減小供應鏈波動影響。
     
      目前,諸如內存、閃存、高端攝像頭、處理器等核心元器件大都被國外廠家壟斷,這些廠家均與蘋果、三星有密切合作關系。有些高端元器件、新品還簽訂了排他協議,國產手機很難拿到第一輪產品,不利于設計發布高端手機,利潤率自然也就上不去了。顯然,國產手機要想在利潤份額方面實現逆襲,就不能單打獨斗,需要全面整合供應鏈,發揮領頭羊的作用,提升國內供應鏈廠家的技術實力,形成集團作戰,以提高國產手機的市場地位。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國產手機競逐中高端市場 市場放量亟需破除“屏”障

      國產手機競逐中高端市場 市場放量亟需破除“屏”障

      目前,消費者對手機產品的追求已從剛性需求向改善型需求進發,智能手機中高端市場被徹底激活,但國產AMOLED屏量產跟不上需求步伐,成為國產手機發力中高端市場的軟肋。
      2017-07-13
    • 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國產手機“大而不強”困局亟待破解

      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國產手機“大而不強”困局亟待破解

      國際調研公司Counterpoint最新數據顯示, 2017年二季度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華為、OPPO、vivo和小米四大品牌總共占據了69%的市場份額,蘋果以8 2%的份額排在第五名。
      2017-07-31
    • 國產手機何時不再“芯痛”

      國產手機何時不再“芯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俗稱“芯片”行業的集成電路產業,其重要性可以用“工業糧食”來形容。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國及大眾消費市場,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卻高達2000多億美元。
      2018-03-23
    • 國內手機市場頹勢難挽 中小廠商或被迫“出局”

      國內手機市場頹勢難挽 中小廠商或被迫“出局”

      進入2018年最后一個月,國內各大手機廠商仍在“市場寒冬”中苦苦掙扎。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15 6%,全球市場方面情況亦不樂觀;同時遭遇下滑的還有國內上市新機型數量。
      2018-12-2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