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批光熱示范項目遭遇融資難題 如期并網者或不足半數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28





      “我們有10多億元的資金,您覺得20個光熱示范項目中哪些比較好?資金一旦投入,幾年可以回本?多久可以盈利?”去年10月,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光熱發電專委會秘書長周洪山經常會接到這樣的咨詢。彼時,金融機構對國家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興趣濃厚。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日前從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光熱發電國際高層論壇上獲悉,時間過去不足1年,投資者態度已悄然發生轉變,大部分光熱示范項目接連陷入融資難的境地。
     
      有零部件但無組裝能力
     
      “如果一輛汽車的所有零部件我們都能生產出來,但就是缺一張好的圖紙,誰能保證把這些零件變成一輛車呢?在未見到這輛車之前,就說能把車造出來,有多少投資人可以放心掏錢?”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光熱發電專委會名譽主任、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志峰用“造車之困”解釋了當前我國光熱示范項目面臨的難題。
     
      “換言之,集成環節存在的風險是目前技術風險中的最關鍵問題。”王志峰說,“在材料、零部件和設備環節,國內不少企業一直在做,集熱管、聚光器等核心裝備已達到技術要求,但集成技術卻不盡人意。這是金融機構和一些投資者的擔心所在。”
     
      王志峰表示,“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就是先‘做一輛車’出來,把‘車’開到投資人面前,說明我們有集成能力。而現在恰恰缺乏這個能力,在整個電站的集成上,還沒有‘一輛車’完整地跑完全程。”
     
      據了解,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真正實現商業化運行的光熱發電項目。
     
      收益不確定性影響融資進程
     
      常州龍騰光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俞科表示,電力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給投資者帶來的壓力。“光伏補貼的拖欠問題積壓已久,金融機構同樣擔心光熱發電能否按時、足額地拿到電價補貼。”
     
      此外,與會企業普遍認為,國內金融機構缺乏對光熱發電這一新興行業的了解,對光熱自帶儲能屬性、可持續發電的特點也不了解,“現在國內還沒有一家權威機構能夠在相關標準和檢測方面為金融機構提供決策依據。”安徽延達集團董事長張梅表示,由于缺少權威,少數元器件等產品存在價格虛高問題,企業向金融機構爭取的貸款額度也因此推高,從而影響了資金的注入。
     
      雖然在國內缺乏權威檢測機構,投資者大多持觀望態度,但有國際金融組織向中國光熱發電項目拋出了“橄欖枝”。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孫銳透露,世界銀行對光熱發電項目非常支持,一度主動要求為中國的光熱示范項目提供年息2%的低息貸款。“我國每年使用世界銀行貸款的總額度是既定的,這些貸款最終要投放在哪一領域通常要由國家發改委外資司決定。由于種種原因,世界銀行的貸款最后被用于扶貧等其他領域。”
     
      據了解,除技術風險外,因匆忙申報而帶來的一系列后續問題也增加了項目本身的不確定性。
     
      “在去年組織申報示范項目時,時間非常緊張,很多企業只有1個多月的準備時間,匆忙申報,很多技術方案、土地、設備等問題沒能落實。”孫銳表示,“不少項目的土地問題到現在還未解決,投資者的猶豫不決其實是謹慎處事。”
     
      如期并網者或不足半數
     
      資金問題遲遲無法落實,工期不得不一拖再拖。“進入冬季以后,很多施工無法進行。”王志峰擔心,“按照目前的進度,20個示范項目能夠按期完成的,可能不足半數。”
     
      有企業呼吁,能否將規定的并網時間適當后延半年至一年,從而保證第一批示范項目盡可能并網運行。同時,第二批示范項目名單盡早公布,“在公布第二批示范項目時,希望有關部門配套實施一些貸款、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促進行業發展。”
     
      對此,王志峰表示,“示范項目延期需要國家發改委重新審核行文,其困難程度不亞于重新確定一批新項目。同時,20個示范項目整體進度不一,整體延期對能夠如期完成的企業存在不公。所以,延期的可能性并不大。此外,如果首批20個項目只有個別項目能夠成功并網發電,未來是否還有第二批、第三批是未知數。”(姚金楠)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