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形勢非常嚴峻 亟待加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1-03





      12月28日,在由南方都市報等主辦的2017個人信息安全大會上,工業部賽迪網絡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權透露,當前,我國與黑客相關的產業鏈,已經達到了上千億元的規模,而國內網絡安全產業的規模才只有幾百億,個人信息保護形勢非常嚴峻。
    gerenxinxibaohu
    (圖片來源:互聯網)
      劉權分析,造成這種形勢的原因在于IT系統的不成熟,存在很多問題。生活中,每個人都離不開手機,有數據顯示,90%的安卓手機安裝的APP都存在漏洞,每一款APP的漏洞達到7個。這些漏洞從發現到修復,一般需要三個月到半年,而且這種情況長期存在。
     
      “從這個角度講,每個人拿的手機就是一顆定時炸彈,這些漏洞有些是人為的,有些是自然存在的,這在IT系統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劉權說。
     
      劉權表示,再就是大多APP都是免費的,很多自己都不清楚商業模式是什么,就是為了搜集一些信息,然后到黑市去賣。
     
      劉權認為,沒有可追溯是導致這些泛濫的原因,如果在其把名字篡改的時候,都可以實現追溯,那就會對這些非法分子起到震懾作用。
     
      的確,據螞蟻金服首席隱私官聶正軍介紹,從對用戶的調研來看,85%的用戶認為隱私泄露嚴重,70%的用戶因個人隱私泄露遭受損失。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性的問題,需要多元共治。如立法,從司法層面保障,就企業來講,要加強自律,嚴守不拿數據作惡、不讓數據作惡的底線。
     
      會上,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發布《2017個人信息保護年度報告》。該報告指出,從統計數據來看,互聯網平臺隱私政策透明度的兩極分化極為嚴重。例如,少數互聯網企業對隱私政策的重視程度較高,并在不斷提升個人信息保護力度。然而,隱私政策透明度低的平臺數量占到總數的8成以上,凸顯出絕大多數平臺不重視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的嚴峻問題。
     
      報告稱,雖然透明度“高”的以大型企業旗下平臺居多,但并不代表平臺知名度越高,隱私政策的透明度就越高。比如招聘類平臺里的智聯招聘、獵聘、趕集網排在倒數。
     
      報告提出,針對已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個人信息泄漏、毀損、丟失事件,根據歷次的測評,只有極少數企業能做到采取啟動應急預案、及時通知受到影響的用戶、向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報告等救濟措施。(付麗麗)
     
      轉自:中國科技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