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產國和出口國,玩具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70%,其中出口產量占總產量的85%。2017年,我國出口玩具239.62億美元,同比增長30.4%。雖然出口保持穩步增長態勢,但玩具產業在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新舊動能轉化的過程中,仍需應對國外技術壁壘升級、國內生產成本增加、產業結構落后、生產基地轉移四大難題。
(圖片來源:互聯網)
技術壁壘持續升級,國際貿易環境更嚴格。美國、歐盟是我國玩具出口主要市場,占我國出口總額的65%。2017年以來,歐美發布修改近10項相關技術法規,對兒童玩具中雙酚A、甲酰胺、苯酚、鉛等設定更為嚴格的限量標準。2017年10月,美國CPSC發布新規要求玩具和兒童護理產品中特定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不超過0.1%。土耳其、瑞士、印度等國家及地區也相繼出臺多項法規,并且存在法規生效急、技術門檻高的特點。印度商業和工業部發布最新玩具規定且要求立即實施,2016年我國玩具出口印度達2.6億美元,受此新規影響,我國輸印玩具業務超過80%暫停。技術壁壘持續升級增加出口風險,2017年,歐盟REPAX通報我國出口玩具產品共553起,同比增長18.42%;美國CPSC通報我國玩具產品共22起,同比增長37.5%。
成本不斷上漲,利潤持續走低。2017年以來,玩具主要生產原材料塑料的價格上漲30%,且平均漲價周期縮短至2個月,2017年10月,ABS均價1.6萬元/噸,同比增長30.18%;由于中小造紙廠大量關停,2017年9月,瓦楞紙均價為5264元/噸,同比漲幅達105.7%,導致包裝紙箱價格增長翻倍。同時,我國人工成本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長,且面臨招工難、員工老齡化考驗,特別是毛絨玩具生產工人缺口高達30%~50%。此外,水電、土地、運輸等成本增加進一步壓縮企業出口利潤。據調查,約73%的玩具企業利潤被擠壓在5%甚至低于3%。
產業結構落后,品牌競爭力缺乏。多年來,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國際知名玩具企業依靠品牌授權的方式,與動漫、文化、傳媒產業高度融合,提升品牌價值,擴大市場占有率。我國玩具制造業長期采用OEM的生產模式,產業“一高三低”特征明顯,即出口量高、產品技術含量低、品牌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低,嚴重同質化的產業環境擠壓發展空間。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玩具企業占20%,發明類專利占全國專利總數不到5%。國內排名前十的玩具,民族品牌僅占30%左右。
生產基地轉移加劇,訂單流失嚴重。受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歸和東南亞國家低成本競爭的“雙重擠壓”,我國玩具制造業正加速轉移。部分德國生產商因消費者對德國品質的信任度更高等原因正將生產線轉移回歐洲,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德國玩具數量同比下降8.6%。而東南亞國家勞動力成本是我國的1/3,生產成本是我國的70%。廣東、浙江地區的玩具廠商赴東南亞投資建廠數量超過50%;青島某玩具出口企業2年內訂單量減少50%,其中30%以上轉移至柬埔寨、越南等國家。
針對上述情況,為促進我國玩具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檢驗檢疫部門建議: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興市場,降低對歐美等國家的依存度,避免因國際貿易環境突變而遭受損失。加強品牌建設,延伸產業鏈條,結合新型動漫、影視產業進行重組布局,推動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借力“互聯網+”技術,將傳統玩具與創新元素相融合,向科技化、智能化玩具領域深入發展。(周廣斌 周怡 劉雁宇)
轉自:中國國門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