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床行業更需憂患意識 許多短板亟待補齊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05





      機床產業是關系國家戰略地位和體現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基礎性產業,其制造水平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增強國防實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大國而言更是如此。
    jichuang
    (圖片來源:互聯網)
      長期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發展機床工具產業,為有效提高機床技術能級及產業競爭力,曾實施過為期十年的“精密機床戰役”和為期八年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4專項),并取得豐碩成果。其中具典型意義的是以五軸加工中心為代表的高檔數控機床,在飛機典型結構件、航天復雜與精密結構件、飛航導彈發動機零部件等領域實現批量示范應用。

      以此為契機,2017年,機床行業實現多項技術突破并獲譽甚多。其中,武漢華中數控的《高性能數控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濟南二機床“高速龍門五軸聯動加工中心”重大專項通過驗收,產品順利通過美國用戶驗收;秦川集團參與研發的“大尺寸超精密非球面車磨復合加工機床及應用工藝”課題通過國家級驗收;武漢重型“超重型數控單柱移動立式銑車床”通過工信部組織的驗收;在第22屆全國發明展覽會暨第二屆世界發明創新論壇上,沈陽優尼斯智能裝備i5T3dps智能車床、沈陽一機床大口徑管螺紋車床雙獲金獎等。
     
      不過,面對這些成果與榮譽,也不能自滿。
     
      一甲子能做到什么
     
      用了不到60年的時間,美國、德國、日本機床工業分別實現了超越當時全球第一或成功進入世界第一方陣的目標。至今,這三個國家依然是數控機床設計、研發、制造技術最為領先、經驗最為豐富的國家。
     
      經過6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同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變化,從最初只能造車、刨、鉆等單一功能的手動低檔機床,到如今能成系列批量生產精密數控機床、多軸多聯動多功能的高檔復合數控機床、大型超大型重載高性能的專用數控機床以及成套生產線。
     
      但應該看到,當世界機床工業技術正朝著高速化、高精度化、功能復合化、控制智能化、并聯驅動化、網絡化、高可靠性、極端制造、綠色制造、多媒體技術應用等方向發展時,對于已成為全球最大機床生產國的中國機床工具行業而言,還有許多短板亟待補齊。
     
      有亮點也有平庸
     
      筆者查閱了國內12家機床行業上市公司2017年三季報(沈陽機床為年報),其中有亮點,也有平庸。最大的感受是:在2017年國有企業利潤大幅飆升的態勢下,無論是市場的復蘇還是企業所實現的技術突破均難與國內機床企業的經營業績產生直接聯系。
     
      由沈陽市國資委控股的*ST沈機,2017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31.54億元,同比增長為-26.75%;實現凈利潤為-7.82億元;2017年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1.89億元,比上年增長-32.9%,卻一舉實現1.18億元的凈利潤。
     
      作為沈陽市國資委實質性控股的*ST昆機,2017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3.9億元,同比增長21%;實現凈利潤為-2.01億元。1月30日*ST昆機發布公告稱,預計2017年凈利潤將虧損約3.4億~3.6億元。報告期內,公司日常經營困難,后期市場動力不足,回款狀況不佳,現金流持續緊張,應收賬款回收壓力較大,子公司經營業績下降。
     
      在其他10家公司中,只有亞威股份、日發精機、合鍛智能、海天精工四家民營企業利潤率超過5%。由此可見,盡管產能與產量居世界首位,但中國機床行業仍面臨著質量居世界中下游、數量眾多而少有強者、低端殘酷競爭、盈利能力低下、良性發展缺乏有效支撐的嚴峻挑戰。
     
      說到亮點應屬恒鋒工具。從事高效刀具和量檢具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的恒鋒工具經過20多年的努力,已發展成為國內刃量具行業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62.286%;實現凈利潤7586.3萬元,毛利率56.59%,利潤率38.84%。
     
      截至2016年11月,國內機床工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為5752家,仍屬海量結構。經過分析部分具備資源優勢的國內機床工具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可得出結論:國內機床企業亟待從追求體量、數量向“專、精、特、優”的現代機床發展模式轉型。
     
      如何才能按規律辦事
     
      對于國內機床工具行業而言,“三去一補”無疑是長期的艱巨任務。在淘汰過剩產能過程中,應遵守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對于那些不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的企業,必須以市場化的手段加以處置。
     
      應充分發揮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效益和效率中的作用,使公共資源真正投入到對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起到有效作用的環節,而無論其身份如何。
     
      長期以來習慣的碎片化終端集成式的研發雖然取得成果不少,但之于全產業鏈核心能力提升的效用值得深刻反思。期待“十三五”期間將實施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是針對全產業鏈核心環節的有效突破,找到一條能真正促進產業實質性提升的路徑,并堅定地走下去。(紀越)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我國機床行業“信息孤島”問題仍然比較嚴重

      我國機床行業“信息孤島”問題仍然比較嚴重

      我國機床行業企業在80年代就邁動了信息化的步伐,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促進了機床制造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整體來說,與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要求還相差甚遠。“信息孤島”問題仍然比較嚴重,資源共享下,投入產...
      2017-06-13
    • 企業散亂小格局凸顯 冷鏈物流發展亟待補齊多重短板

      企業散亂小格局凸顯 冷鏈物流發展亟待補齊多重短板

      隨著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生鮮電商快速崛起以及國家不斷出臺鼓勵政策,我國冷鏈物流進入迅猛發展期,不少企業加快布局,并購事件頻頻發生。有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近4700億元。
      2018-08-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