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產業讓我一年多收入四五萬元,今年木耳長勢比去年還好,現在真是越干越有勁,越做越有奔頭了!”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阿爾本格勒鎮珠日根嘎查村民王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022年依托京蒙協作資金,實施黑木耳廢棄菌棒處理項目,讓每年的廢棄菌棒得到了再利用,實現黑木耳產業鏈科技化、數字化、智能化。黑木耳產業從菌棒生產、培育、智能化管理、加工、廢棄菌棒的再利用形成了產業閉環,目前我們合作社已被確定為國家級就業示范基地。”扎賚特旗瑞秋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和平說。
近年來,京蒙協作的“東風”讓扎賚特旗巴彥高勒鎮肉羊養殖小區項目拔地而起,供排水一體化工程落地生根。跨越千里的京蒙協作讓巴彥高勒鎮鄉村全面振興開啟“加速度”,產業興旺、群眾和美的幸福畫卷在這里徐徐展開。
打開扎賚特旗巴彥巨力河村通往各家的水龍頭,清涼的自來水汩汩流出,為炎炎夏日送來絲絲清涼。京蒙協作的供排水一體化工程“供水”項目讓巴彥巨力河村140余戶用到放心水,村民張小明就是項目的受益人之一。“自從用這個自來水以后,水質變好了,喝得也放心,用著也舒心。”張小明說。
如果說供排水一體化工程提升的是群眾的幸福感,那么肉羊養殖小區提高的則是產業發展的質效。巴彥巨力河村利用京蒙協作資金,投入470萬元建設標準化養殖場,通過建場、引企、育人相結合,引導群眾走上多羔羊特色養殖發展道路。
2021年以來,巴彥高勒鎮利用3771萬余元京蒙協作資金,建設京蒙協作項目13個。其中,建設養殖場1個、養殖小區7個,肉羊年銷售量穩定在15萬只左右。2023年,計劃完成興盛村肉牛養殖小區、巨力河村多羔羊養殖場擴建、鮮食玉米生產加工擴建項目。
扎賚特旗按照“統一規劃、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原則,采取先建后補的方式實行差異化補助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截至目前,扎賚特旗已有51個庭院經濟示范村、帶動3403戶群眾增收。另外,豐臺區與扎賚特旗建立了常態化、跨區域的崗位共享機制,加強點對點、閉環式勞務輸轉,實現脫貧勞動力進京務工規模穩中有增。
京蒙東西部協作以來,北京市豐臺區和興安盟扎賚特旗兩地深化合作發展,豐臺區從“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協作”,再到如今的推動產業振興,譜寫了京蒙協作新篇章。(王文亮)
轉自:新華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