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農產品,優先安排廠區附近村民就業,購買設備為青年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1月11日,記者從河南省民政廳獲悉,2023年,全省4578家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實施公益項目1393個,投入款物折合人民幣約5億元,2800多萬人次受益。
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是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的重要體現,更是助力中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廣闊舞臺。省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王凌霄介紹,早在2021年,省民政廳聯合省鄉村振興局印發了《關于引導動員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成為全國率先在社會組織領域探索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省份之一。如今,全省形成了社會組織“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沒錢沒力的出個好主意”參與鄉村振興事業的良好氛圍。
采購物資助力鄉村發展。依托供需平臺,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鄭州市鹽城商會、鄭州市鄧州商會等,采購農產品100余次,價值800余萬元;漯河市愛心助農扶商協會積極參與農產品銷售,直接參與對接代售農產品800余噸,為農戶變現金額30余萬元,間接對接銷售蔬菜水果等千噸以上,金額在400萬元以上;商丘市山東商會向郭村鎮謝寨村等村捐贈價值70多萬元的農用設備。
開發崗位解決就近就業。河南省石化協會對口幫扶臺前縣孫口鎮姜崗村,協調臺前縣化工倉儲物流產業園優先安排姜崗村20余人就近就業,并為姜崗村的紙箱廠協調解決產品銷路,與部分化工企業達成銷售協議;河南省戶外產業協會幫助企業招工800人,培訓2000余人次,引資落地項目5個,達成意向金額4億元,其中,平輿縣已入駐戶外休閑生產及配套企業87家,全年實現產值46億元,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戶外休閑用品產業基地。“以前謀生要到深圳等地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掙到工資,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和孩子。”得益于社會組織幫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平輿縣居民吳女士說。
提升技能拓寬收入手段。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打造的“巧媳婦工程”,在全省建成“巧媳婦共富工坊”7000多個,70多萬名留守婦女轉變為合格產業工人,帶動近20萬個貧困家庭增收;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為臺前縣侯廟鎮二合村購買多媒體及辦公設備,派出幼教專家送教,為青年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2300余人受益。(記者 王向前 通訊員 侯文舉)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