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越、旅游資源豐富、基礎稟賦良好等優勢,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昌江素有“中國木棉之鄉”的美譽,每年二至三月份木棉花開得最艷麗,一樹樹火紅的木棉花與蔚藍的天空、生機盎然的梯田、碧波微蕩的江水交相輝映,盡顯生態之美,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前往賞花游玩。據介紹,該縣自今年1月啟動“向往的春天,從一朵木棉花出發”2024海南昌江春賞木棉紅系列旅游文化活動以來,通過昌化江畔賞花酷玩季、木棉音樂美食節、稻田音樂秀等特色活動,引爆昌江旅游熱點。截至3月初,活動整體宣傳曝光量達10億+,尤其在春節期間共接待了游客40.5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1.95億元,文旅消費實現開門紅。
“今年木棉旅游活動期間,火紅的木棉、豐富的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到七叉鎮游玩。春節以來,我家的收入大概有一萬元左右。花謝以后,我們還可以撿木棉花、摘棉絮,收入也不錯,我們的旅游飯碗端得越來越穩。”昌江七叉鎮乙勞村委會機構村村民符秀美說。
據七叉鎮昌江山黎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米良善介紹,每年3月,合作社就開始向村民們收購木棉干花,村民一天售賣木棉干花收入在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到四五月份,合作社還會進村入戶收購木棉棉絮,每斤收購價格按品質在20元到50元不等。去年,合作社累計銷售木棉枕1500多個,創收32.2萬元,直接帶動村民就業500人次,間接帶動1000余人次,有效助力村民增收。
昌江七叉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木棉旅游月不僅提升了整個七叉鎮的旅游收入,也帶動了當地的合作社、外來的企業到當地收購、加工木棉干花和木棉,這是有效增加村民收入和就業的一項舉措。下一步,將做好“生態產業化”這篇文章,讓木棉年年開出“致富花、幸福花”。(鐘玉瑩 本報記者 李祥)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