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走進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國有中心林場蒙榛基地,一行行、一棵棵泛著新綠的榛子樹綿延向遠方,長勢喜人。 望著這片榛子林,該基地負責人韓龍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該林場現有榛子林5200畝,其中去年1600畝進入產果期,畝產最高達到400斤,待全部達到盛果期后,畝產將達到500斤。
“現在榛子鮮果市場價格在15元左右,平均一棵樹結10斤鮮果,一畝地84棵就是一萬多元。”韓龍說。
韓龍預計今年榛子產量將近90萬斤。進入盛果期后,預期年產榛子超過200萬斤,基地榛子收入達3000萬元。
一個林場,勇于放棄傳統種植項目,大面積種下榛子這一新興作物,這正是扎賚特旗近年大力發展榛子產業,以此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林業果產業帶來的轉變。
扎賚特旗中心林場平歐大果榛子種植基地從2019年建立至今共栽植蒙榛5200畝。今年共有3500畝進入結果期。
扎賚特旗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優越的氣候條件和肥沃的土壤,為榛子樹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蒙榛基地選育的大果榛子全名平歐大果榛子,是以野生榛子與歐洲榛子雜交培育的優良經濟林樹種,具有果大、豐產、出仁率高的特點。
走進扎賚特旗神山林場榛子母樹林種子培育基地,漫山遍野的榛子樹翠綠挺拔,長勢喜人。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野生榛子資源,2015年,扎賚特旗神山林場種植400畝榛子母樹林種子培育基地,通過人工移栽、自主育苗、加強管護等方式人工培育榛子苗,為扎賚特旗榛子產業發展提供優質種源。
扎賚特旗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吳胡格吉勒圖認為,發展榛子產業要通過“以工代賑”植樹造林項目帶動、整合項目拉動、社會資本推動,多點發力,多元投入,采取“林場+公司+基地+農戶+科技”的模式,加大規模化榛子基地規劃建設。
扎賚特旗中心林場蒙榛種植基地是扎賚特旗多年打造的蒙榛產業樣板基地。扎賚特旗中心林場場長阿拉達爾圖介紹,林場職工以土地入股,由企業牽頭,統一流轉土地建成蒙榛種植基地,實現企業與林場職工聯合創收,達到雙贏。
吳胡格吉勒圖說,扎賚特旗蒙榛產業的定位,既要面積又要效益,要以荒山丘陵、生態脆弱區域地區為主導,穩步擴大建設規模,不斷增加生態綠量。
在胡爾勒鎮滿都拉圖嘎查,當地利用采伐跡地,結合以工代賑項目,規劃建設1.5萬畝蒙榛基地,成為扎賚特旗目前連片榛子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塊,這里栽植苗木170萬株,打機電井150眼,鋪設灌溉主管道15萬米、滴灌管170萬米,這既要生態美,又要百姓富,真正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共贏,為鄉村振興按下“加速鍵”。
此外,為完善蒙榛產業鏈,實現閉環發展。2024年扎賚特旗依托中心和小城子林場保障性苗圃資源和技術優勢,探索“林場+公司”合作模式,采用營養缽和根蘗繁殖技術培育450畝蒙榛苗木,預計出苗量110萬株,可滿足蒙榛造林11000畝,填補蒙榛苗木培育空白。
今年在努文木仁鄉、音德爾鎮阿拉坦花嘎查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并帶動好力保鎮等鄉鎮發展2800畝庭院榛子栽植,累計利用勞動力1萬人次。
眼下,扎賚特旗瞄準榛子深加工的市場前景,積極引進榛子深加工企業,自主開發生產一系列產品,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提升榛子的經濟效益,助力鄉村振興。
吳胡格吉勒圖說,扎賚特旗不斷加強蒙榛基地建設,今年栽植蒙榛1.7萬畝,全旗蒙榛面積將達到4萬畝,借助蒙榛產業,著力打造中國“蒙榛之都”,實現生態與富民互利雙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白玉亮)
轉自:新華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