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活特色產業動能 助力農民就業增收——黑龍江脫貧地區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2-25





      臨近歲尾,記者走進黑龍江省延壽、鐵力、克東、樺南、嫩江等多個脫貧縣(市)調研發現,在國家幫扶政策的支持下,黑龍江省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序銜接鄉村振興,緊盯產業就業幫扶,在脫貧地區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主導產業,助力脫貧戶及普通農戶持續增收。


      助增收 培育發展特色產業


      在佳木斯市樺南縣孟家崗鎮寶豐村,坐在自家的炕沿邊兒,村民呂寶軍興奮地為記者計算著一年的收成:“今年紫蘇價格基本保持在每斤7元錢左右,算上種子、化肥,咱一畝地的成本也就700多元,每畝地能凈剩600多元。”


      在政府幫扶下,呂寶軍從2018年開始種植紫蘇,今年他共種植了40畝紫蘇,平均每畝產量在200斤左右,年收益超過2.5萬元。


      呂寶軍生活的變遷來自近年樺南縣紫蘇產業的壯大。樺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高大偉告訴記者,目前樺南縣紫蘇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紫蘇籽年產量超萬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紫蘇種植和加工基地。當地還投資數億元興建了紫蘇產業園,目前擁有6家紫蘇生產加工企業。


      “經過精深加工制成的紫蘇產品可增值10倍以上,產業鏈的延伸有利于帶動上游種植農戶穩定增收。”高大偉說。


      近年來,黑龍江一大批像“樺南紫蘇”一樣的特色產業正不斷發展壯大。


      走進嫩江市伊拉哈鎮黎明村二偉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嘎嘎嘎”的鵝叫聲不絕于耳。村民王洪艷正開著裝滿飼料的車給大鵝喂食。“我們養殖基地里像我這樣的工人還有5個,每天工資80塊錢,一年能干上5個月,收入有1.2萬元。我們家還養了1000只鵝,是合作社提供的鵝苗,也在合作社里養著,年底賣了估計還能賺上2萬元。”王洪艷說。


      二偉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洪剛告訴記者,當前的鵝價看漲,按目前的市價,估計每只鵝可賺20至25元,年總收益將超200萬元。


      嫩江市副市長常勇告訴記者,2022年至2024年,嫩江市連續出臺畜牧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對大鵝飼養、孵化、屠宰、貸款貼息等多方面給予補貼。2024年,嫩江市預計鵝出欄230萬只,總產值2.5億元;屠宰350萬只(輻射北安、五大連池),屠宰產值4億元;精深加工20萬只,加工產值2560萬元。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幫扶處處長王海江說,黑龍江省堅持把產業項目高質量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通過聯農帶農機制,打造區域龍頭企業,培育特色產業,帶動了脫貧人口增收。數據顯示,黑龍江省幫扶產業項目8090項,總投資達到207.3億元,累計收益40.38億元,帶動脫貧戶、監測對象184萬戶次。


      穩就業 村里有了“上班族”


      走進北緯四十七(克東縣)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克東縣昌盛鄉民富村村民趙淑蘭正在給生產線上的鮮食玉米打包裝。“鎮里來了玉米加工企業,常年用工。這回咱不用離家,就能賺錢,每月差不多能收入2000多元。”趙淑蘭說。


      趙淑蘭家有13.2畝地,已流轉給別人耕種,大概收入6000多元。此外,每個周末,她還到村里的干菜廠干些零活,一年也有個2000多元的收入,加上村集體的年終分紅,一年下來家里總收入有4萬多元。


      近年,克東縣鮮食玉米產業呈現出爆發式增長。2023年,全縣種植鮮食玉米10.7萬畝,加工成品鮮食玉米2.18億穗、玉米粒5000噸,產值超10億元,當地鮮食玉米產業入選2023年全國鮮食玉米優勢特色產業建設集群。


      優質產業的落地生根,正使越來越多脫貧戶從村里走出來,變成“上班一族”。克東縣縣長許曉飛告訴記者,鮮食玉米產業全產業鏈條年均可提供固定就業崗位2300余個,帶動務工65萬余人次,人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


      走進伊春鐵力市嶺尚十年研學基地,一棟棟青磚黛瓦的朝鮮族民宿映入眼簾,游客們圍爐煮茶,燒烤聚會,悠然自得。此刻,東河村村民赫秋玲正忙碌著為游客們打掃著房間。“我和愛人在這兒已工作兩年了,兩人月收入超過了8000元,家庭收入顯著增加,生活質量也提升了。”赫秋玲說。


      赫秋玲告訴記者,她家以前以種地為主要收入來源,土地流轉至合作社后,在嶺尚十年研學基地帶動下,他們夫妻實現了就近就業,赫秋玲在民宿做保潔,她愛人則負責水、電維修等工作。


      鐵力市副市長劉士東介紹,嶺尚十年研學基地利用了國家幫扶資金,形成的固定資產納入年豐村村集體資產管理,運營企業每年按采購資金的5%上繳村集體,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也帶動了脫貧戶和普通農戶增收。


      目前,鐵力市鄉村民宿經營企業發展到12家,擁有民宿353間,年豐鄉年豐村嶺尚十年民宿被文化和旅游部評定為全國甲級旅游民宿,2023年鐵力市獲評國家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縣。


      幫扶產業正成為黑龍江省吸納農村就業的重要渠道。2023年,黑龍江帶動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就地就近務工就業2.7萬人,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產業項目收益用于設立公益崗位、臨時用工帶動脫貧戶和監測對象10.8萬戶,戶均增收1300元;產業項目收益用于無勞動能力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分紅6.2萬戶,戶均增收1100元。(記者 梁冬)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