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的第5年,也是關鍵的最后一年。全國各地立足特色優勢,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強化幫扶機制等舉措,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立足特色資源,打造全產業鏈
產業振興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之策。近年來,各地立足自身特色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貴茶集團62噸歐標抹茶出口北美、日本發運儀式近日在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舉行。此次發運的62噸抹茶中,58噸將銷往北美市場,4噸銷往日本市場,是今年第二批次大規模出口北美、第三批次大規模出口日本。“當前,全球抹茶需求量大,國際市場對貴州高品質抹茶認可度持續提升,訂單日益增長。”貴茶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蒙祖德說,“此次貴茶集團憑借嚴格的歐盟標準品質,成功鞏固北美、日本等高端市場,是貴茶集團深耕國際市場、贏得大客戶信賴的又一成果,也是干凈黔茶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典范。”
近年來,貴州省各地發揮比較優勢,壯大特色產業,全力以赴抓牢抓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底線任務和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把品種、品質、品牌作為貴州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抓手,走高端化、綠色化、品牌化的路子。貴州省辣椒、刺梨、李子、天麻、藍莓種植規模全國第一,茶葉、薏仁、獼猴桃、太子參等種植規模全國前三,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去年貴州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6%,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1200家,農村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成效明顯。
砂質土適合種瓜果、黏質土可培育出優質紅薯、河灘地可用來種植蔬菜……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因地制宜開展特色種植,如今已形成“南菜北果中菌菇”的產業格局。在虞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電商物流產業園里,先進設備整齊排列,分揀線的傳送帶正有序運行,在智能化倉儲系統的加持下,每件貨物都被精準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包裹在此匯聚并沿著既定的軌跡前往千家萬戶。通過電商物流產業園,虞城薺菜等農副產品也搭上了“出省快車”。目前,虞城縣已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眾多加工企業協同發展、鄉村合作社廣泛參與的產業格局。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西陽澤鎮任家洞村,成方連片的酸棗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村黨支部書記翟立朋算了一筆經濟賬,過去,一畝大棗收益最多4千元,現在一畝酸棗收益至少有2萬元。據悉,贊皇縣山場面積達115萬畝,當地大力發展酸棗特色產業,構建酸棗種植、深加工、研發的全產業鏈,目前贊皇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酸棗仁加工、購銷的集散地之一,酸棗仁加工企業300多家,從業人員上萬人。
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韓俊表示:“要因地制宜選好項目,補上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產地加工等短板,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做強區域品牌,發展壯大特色鮮明的富民產業。”
幫扶不斷檔,生活有保障
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串聯起了完整的產業鏈,更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
近年來,云南省探索形成紅河“家庭農場622”(以下簡稱“‘622’模式”)、“兜底增收28”、怒江“蘭坪631模式”等多種聯農帶農機制,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壩鎮黨委書記萬葵介紹,通過“622”模式,全鎮藍莓種植面積達1.1萬畝,產值10億元左右,還提供了1萬多個“家門口”就業崗位;去年藍莓產季,該模式帶動村民創收超1600萬元,為村集體增收400萬元。在“622”模式的帶動下,草壩鎮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各村共新建9條標準化機耕道路,不僅方便了農戶日常采摘,更打通了鮮果運輸“最后一公里”。“加入該機制幾年來,我家種的藍莓從4.5畝擴至30畝,去年掙了118萬元。今年我計劃將種植規模擴大到80畝,預計收入達200萬元。”草壩鎮仙景村村民許澤說。
眼下,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蔗香鎮樂康村400多畝蔬菜基地正逢采摘季,黃瓜、茄子、西紅柿等一茬茬新鮮蔬菜采收裝車后,被迅速銷往全國各地蔬菜市場。“目前每天需要100多名村民采摘,僅勞務工資發放就有上萬元。”樂康村第一書記單樂說,基地目前總投資超380萬元,預計總產值可達800萬元左右。自駐村以來,單樂積極爭取到幫扶資金實施以工代賑試點示范項目,帶動當地120余人就近就業,村集體經濟也積累增加了近百萬元。據悉,貴州省將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作為重點,目前,新增識別監測對象8892戶35514人,全省72.5%的監測對象已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甘肅省平涼市聚焦打造西部現代精品農業樣板區,全力扶持“牛果菜薯藥”等特色產業強鏈延鏈補鏈,今年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62.8%用于聯農帶農富農產業發展,優先保障到人到戶項目資金需求。
特色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一批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強的政策措施則提供了重要保障。
今年以來,平涼市把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建立“數據找人+精準幫扶”工作機制,通過“一鍵申報”系統實現困難群眾“指尖求助”,以“一戶一策”確保幫扶措施精準落地。截至5月底,全市累計識別監測對象12063戶47602人,風險消除率達80%,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堅實保障。
而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一場“政策革新”正在上演。當地首創將防止返貧監測線與低保標準線“兩線合一”為低保標準線做法,農業農村摸排表和民政入戶調查表整合為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表的樣式被全市推廣,實現一次采集、多次使用,確保一數一源。同時,整合各類資金資源,進一步調動企業、社會組織和高校力量壯大低收入人口服務聯盟,不斷拓寬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路徑,推動“輸血”與“造血”有機結合,不斷滿足困難群眾多元化需求,筑牢低收入人口返貧致貧防線。試點工作聚焦制度優化、政策長效、幫扶精準,通過擴大覆蓋范圍、提升服務效能、統籌政策資源,實現精準識別、快速響應,讓民生保障更有溫度。
“要深入開展防止返貧致貧就業攻堅、‘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等行動,確保脫貧戶外出就業穩定。要進一步提升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效能,緊盯每一個有風險的監測對象,及時發現、精準幫扶,動態消除返貧致貧風險。要認真研究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做好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韓俊指出,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拓展好,扎實有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