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扶貧,如何扶得起?——來自山東蒙陰的調查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王浩    時間:2017-05-07





      “沒有資金,什么都不敢干”
     
      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之渴,壯大脫貧“領頭雁”
     
      在山東不少地區,小小蘋果關系全家生計,可增產不增收情況時有發生,這成了果農心中之痛。劉宗路是臨沂市蒙陰縣宗路果品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很有底氣地說:“我們的果子不怕賣不出去,合作社建立了2個冷庫,儲存能力達2萬噸。價格低了,就先存著,等行情好了再出手。”
     
      劉宗路說,合作社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把控體系。在生產環節,統一向農戶提供農藥化肥、技術指導。在收購環節,配備檢測設備和人員,“體檢”不合格的蘋果,堅決不放進來。“我們的果子長得又水又甜,好果子帶來好銷路,蘋果遠銷國內外。”
     
      合作社發展順利,帶動更多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路。劉宗路說:“合作社與貧困戶簽訂購銷合同,符合標準的,高于市場價收購,每戶年收入能達2萬元左右,并為部分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合作社已帶動390戶貧困戶脫貧。”
     
      可劉宗路也有底氣不足的地方——為資金犯難。“沒有資金,什么都不敢干,每到收購時節,需要大量流動資金,合作社難免捉襟見肘;想擴大規模,上馬深加工項目,沒錢也行不通。”
     
      中國農業銀行蒙陰支行幫助劉宗路渡過難關,去年他從農行獲得了1200萬元的扶貧生產貸款,縣扶貧辦又給他利息補貼。農行蒙陰支行行長劉繼明說,脫貧重在發展產業,蒙陰支行把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給予金融支持。脫貧的“領頭雁”壯大了,對貧困戶的帶動作用更明顯。目前蒙陰支行共為5家農業龍頭企業投放扶貧貼息貸款4920萬元,帶動984戶貧困戶脫貧。
     
      更多的貧困戶直接享受到農行的優惠政策。蒙陰縣野店鎮毛坪村果農王明亮沒少為錢發愁,“多虧了金穗快農貸,不用抵押物和擔保人,我貸到了5.5萬元,每月利息只有4厘左右,能用3年。”
     
      有了這筆錢,王明亮流轉了十多畝蘋果園,“每畝能產蘋果1萬斤以上,合作社以每斤高于市場價5毛左右收購,不愁還款。”
     
      劉繼明介紹,“金穗快農貸突出‘農’和‘快’。農行依托大數據,以信用方式向投入產出容易測算的農戶發放,滿足生產經營需求。貸款額度不超過10萬元,授信期限為1—5年。銀行對接政府部門、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建立農民信貸檔案。貸款運作流程簡單,系統自動審查審批,快速到賬,隨借隨還。”目前蒙陰支行共支持果農1281戶,累計發放貸款9945萬元。
     
      “取80元低保,路費就要30多元”
     
      大力推進惠農服務工程建設,銀行從“財神爺”變成好鄰居
     
      央行等七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提出,“全力推動貧困地區金融服務到村到戶到人”,可貧困村多遠離城市,地處山區,銀行的物理網點難以覆蓋,如何讓貧困人口享受到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
     
      蒙陰縣棋盤石村就面臨這個問題。村子離最近的營業網點有10公里,當地村民說,老人去縣城領80元的低保,來回的路費就花了30多元。
     
      村民劉圣俊開了家小賣部,以前存取款要跑到縣里,耽誤不少工夫。現在他的煩惱解決了,農行惠農服務點開在他的村子里。“辦業務方便多了,在工作人員的推薦下,我還買了理財產品,收益不錯。銀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財神爺’,成了村民的好鄰居。”
     
      走進棋盤石村的服務點,一邊是服務柜臺,另一邊堆滿了“施可豐”化肥。“這種混搭正是我們的創新之處。‘施可豐’是山東化肥龍頭企業,銷售網點覆蓋大部分村鎮,農行借助‘施可豐’的銷售網絡,彌補網點不足。”劉繼明說。
     
      肥料店老板公言軍兼任服務點負責人。他介紹:“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里能為村民開立金穗惠農卡,提供查詢、取款、轉賬、繳費等服務,附近村民也跑來辦理業務。今年1個月,我就為村民辦理理財70余萬元。人氣旺了,化肥生意也好了,真是一舉兩得。”
     
      作為山區貧困縣,蒙陰的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突出。“全縣共有6個網點,只有兩個在鄉鎮。村民為了辦業務,經常要奔波數十公里。我們通過與企業合作,延伸服務,截至2017年1月,新建惠農服務點107處,累計發放惠農卡4240張,辦理轉賬結算11724筆,推薦農戶個人貸款76戶共390多萬元。”劉繼明說。
     
      “貧困地區亟須補上金融服務的短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講師邢成舉說,貧困群眾存在存取款難、貸款難、支付結算環境差等問題,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金融機構的觸角觸及范圍有限,一些貧困地區成了服務真空地帶。
     
      “銀行等金融機構擔負著社會責任,為貧困地區提供現代金融服務,是金融扶貧的應有之義。銀行可設置簡易網點、流動網點,填補物理網點的空白,并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讓貧困群眾享受到優質服務。”邢成舉說,“銀行應該看到,廣大農村地區是一片待開墾的沃土。隨著農業農村的發展,農民不僅需要貸款,對理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銀行應將目光轉向農村地區。其實不少新型互聯網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嘗試,未來農村將成為金融市場的新增長點。”
     
      蒙陰支行堅持面向“三農”,不斷推進金融服務均等化,結合縣域實際,推進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和方式的創新,提升網點服務水平,推進惠農服務點建設,開發多款涉農貸款產品,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方便辦理業務。
     
      金融活水入戶還需疏浚河道
     
      健全農村信用體系;建立完善風險管理制度
     
      廣大貧困地區發展的起點低,產業基礎薄弱,亟須金融支持,但引金融活水到貧困地區,還需要疏浚河道,金融扶貧才能真正落地。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陳前恒說,健全的信用體系是發展金融扶貧的基礎,當前農村地區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后,農戶信息采集難度大,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壁壘。未來,銀行一方面應加快設立符合農村實際的信用指標和評價方式;另一方面加強與政府部門聯動,特別要實現扶貧數據共享。貧困地區精準識別工作成效顯著,銀行部門可主動對接扶貧機構,不僅能夠掌握準確信息,更能實現精準幫扶。
     
      “建立完善的誠信體系,也有助于破解農村地區抵押擔保難題。我們與扶貧辦、金融辦等政府部門對接,利用扶貧工作積累的農戶資料,篩選有勞動能力和發展動力的客戶,通過信用方式發放貸款。比如針對‘快農貸’產品,我們設立‘白名單’,首批完成數據采集3000多條,形成‘白名單’1000多條。”劉繼明說。
     
      對于銀行來說,把控扶貧貸款的風險是重要課題。陳前恒說,農業生產面臨市場和自然的雙重風險,銀行要從各個環節嚴把風險點。
     
      在蒙陰支行建立的風險管理制度清單上,對待新增客戶,嚴把準入關,對潛在風險客戶實施名單制管理,組建清收團隊。對待后期管理,實行定期回訪,幫助農民解決在發展產業中遇到的問題,實現良性互動。
     
      “我們還引進政府增信,建立銀行、客戶、政府的風險共擔機制。”劉繼明說,比如創新的“扶貧四聯貸”,由農行、政府、擔保公司和農戶共同參與,政府提供風險補償金和貼息貸款,擔保公司提供擔保,防范扶貧貸款的風險發生。
     
      蒙陰縣委書記王皓玉說,通過金融支持,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強了,全縣力爭2017年底金融扶貧信貸投入總量達3億元,重點支持蜜桃、蘋果、香菇、長毛兔、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本報記者王浩)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22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將排查選址風險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向22個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省份印發通知,要求各地于近期組織開展一次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含分散安置住房)選址風險隱患全面排查。
      2017-04-21
    • 西藏:發揮金融杠桿作用彌補產業扶貧缺口

      據介紹,根據《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產業精準扶貧規劃》,我區有近一半的貧困人口需要通過產業脫貧,共涉及6大主導扶貧產業3816個項目,總投資達1038 50億元。
      2017-05-03
    • 江西實施教育扶貧六個專項計劃

      記者4月25日從省教育廳獲悉,我省在教育扶貧工作中實施貧困地區辦學條件改善、學生營養餐、現代職業教育創新、高校招生傾斜、高校服務能力提升、教師隊伍建設支持六個專項計劃,取得初步成效。
      2017-05-02
    • 河北:六大行動計劃推動旅游精準扶貧

      從日前召開的河北省全域旅游、鄉村旅游及旅游扶貧工作推進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將堅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社會參與、形成合力、重點推進、分批實施、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原則,實施六大行動計劃推動旅游精準...
      2017-04-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