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扶貧:國家電網為貧困村送去“陽光存折”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5-24





      “我恨不得找個繩子把太陽拴起來,讓它永不落山!”望著閃閃發光的村級光伏電站,湖北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合子坳村村民劉澤金喜笑顏開。
     
      從2016年開始,國家電網公司實施具有行業特色的三年“國網陽光扶貧行動”,在定點扶貧的湖北、青海兩省五縣區投入約7.27億元建設光伏電站,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并在光伏電站的工程建設、資產移交、管理運維及收益分配模式上先試先行,走出了一條央企開展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精準施策 實施國網陽光扶貧行動
     
      自1995年起,原電力部(國家電網公司)就開始對三峽庫區的湖北省秭歸、長陽、巴東縣、神農架林區和青海省瑪多縣實施定點幫扶。20多年來,從通電、通水、通路等基礎設施扶貧,到送醫、送學、送培訓等智力幫扶,國家電網公司累計投入定點扶貧資金1.94億元,實施扶貧項目421個。
     
      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多次下發指導意見,將光伏扶貧列為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提出在2020年之前,在16個省的471個縣的約3.5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以整村推進的方式,保障200萬建檔立卡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包括殘疾人)每年每戶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介紹,為落實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十三五”期間,決定實施“國網陽光扶貧”行動:用三年時間實施三大工程,即投資212.7億元,實施村村通動力電工程(實現7.8萬個自然村通動力電,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3.3萬個);投資32億元,完成國家光伏扶貧項目接網工程;投資約7.27億元,完成湖北、青海兩省五縣區定點光伏扶貧工程。
     
      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在湖北、青海兩省五縣區采取投資建設運營光伏扶貧電站的模式,投入2.7億元建設了七座總容量2.98萬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
     
      “前一段發放了去年的發電收益資金,不到半年我家就領到了1245元。今后的日子更有奔頭了。”瑪多縣瑪拉驛村貧困群眾肉賽說。
     
      在國家電網公司定點扶貧的五縣區中,青海和湖北的自然環境差異巨大。除光照條件外,湖北三縣一區均為山區,土地資源匱乏,占地面積小的村級電站便成了湖北三縣一區的首選。
     
      為此,2017年初,國家電網公司決定采取捐建村級光伏電站的模式繼續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全額出資4.57億元,在湖北三縣一區23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每村建設200千瓦光伏扶貧電站,投運后捐贈給村集體,幫助3.2萬戶、9.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
     
      國家電網在村級電站建設過程中,實現23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扶貧對象精準到人,電站收益長期穩定,貫徹了“全準穩”的扶貧思路。據測算,計入地方政府0.25元/千瓦時的電價補貼后,每個200千瓦村級電站每年產生可用于扶貧的收益19萬元左右。
     
      “作為國家地質公園,我們有樹不能砍,有藥不能采,有礦不能開,有魚不能捕,農業種植和養殖風險又大,農民守著金山銀山但脫貧致富的路徑卻非常有限。”神農架林區副區長沈紹平認為,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相當于給貧困村送來了一個收益固定的生態存折,讓村集體有了為村民辦實事、發展其他產業的能力,有利于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解決林區保護與發展的難題。
     
      精益求精 建設優質環保標桿工程
     
      今年3月8日,湖北三縣一區村級光伏電站建設啟動。
     
      國家電網公司堅持政企協同,湖北省政府相關部門迅速落實光伏電站指標計劃和項目備案,各級政府和村民上下同心,超常規推進項目選址和工程前期工作。廣大工程建設人員克服山高路遠、自然條件惡劣等困難,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撼人心魄的奉獻之歌。
     
      如何做到“提進度、保質量”兩不誤?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神農架光伏電站項目經理卞正鋒介紹說,項目全部按照全國光伏扶貧的標桿工程標準來建設,通過差異化設計和標準化建設、精益化運維可以保障電站25年以上使用壽命。
     
      “在神農架林區的17座光伏電站太陽能電板與地面夾角為26度,在平原地區一般為20度,這樣便于積雪融化。”卞正鋒說,在建設示范站時,就充分考慮到神農架林區高海拔區域的抗風能力設計,包括對基礎和支架等都進行了強化。據介紹,村級電站典型設計涵蓋74個種類,典型設備全部選用國內一線品牌,標準工藝覆蓋23個施工環節。
     
      5月10日,在神農架林區紅花朵村靠近公路的一片山坡荒地上,施工人員正在該村光伏電站太陽能電板下種植生長在當地的一種草,防止水土流失。負責人郭海壘介紹,這座站占地面積不到6畝。
     
      在湖北三縣一區村級電站建設中,生態保護貫穿工程始終。為給神農架林區大九湖景區建設讓路,有兩個村的電站建在了一起;為少砍荒地邊的一棵茶樹,施工方反復優化施工方案。
     
      多發一度電老百姓就多一份收入。巴東地處湖北省西南部,年日照只有1000個小時,為提高發電效率,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在電站選址時,選擇朝向和坡度最佳的地段;在設備選型時,選擇高效率的光伏板和低損耗的逆變器,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電站發電效益。
     
      各參建單位努力把電站建成精品工程的標桿。截至5月20日,湖北三縣一區已建成投運村級光伏電站150個。
     
      精準受益 發放惠民利民陽光存折
     
      “鎮上領導說光伏電站建好會交給村里,一年有19萬元左右的收入,最開始村民都不相信有這樣的好事。”神農架林區下谷坪土家族鄉板橋河村支部書記沈壽福說。
     
      5月17日,板橋河村文藝隊來到光伏電站,表演下谷堂戲《贊光伏》,來慶祝村里的光伏電站投運。從此,該村有了一項收益穩定的產業。
     
      國家電網公司捐建的模式不僅解決了光伏扶貧最核心的問題——錢從哪里來,而且妥善安排在捐贈過程中的資產捐贈和收益納稅,明確國家電網公司作為捐贈方,縣政府委托扶貧基金會作為受捐方,捐贈后將資產劃撥到村集體,還可以享受小額納稅人3%的較低稅率,最大限度保障扶貧收益最大化。
     
      后期運維則是保障電站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曹福成說,湖北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縣政府集中招標委托運維單位,建立村集體、運維單位、總包單位三級運維服務體系。村集體負責電站的日常看護和清掃、除草等,運維單位負責電站專業檢修維護,總包單位負責運維技術支撐,并購買電站保險,為運行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國家電網公司發揮技術優勢,將電站接入分布式光伏云網,通過“互聯網+光伏”智能管理,實現“光e寶”手機客戶端遠程監測,保障電站長期穩定運行。
     
      而對于廣大群眾來說,最為核心的莫過于光伏電站的收益分配。國家電網公司突出四個精準,兼顧“造血”與“輸血”,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
     
      精準到村:確保電站資產到村,確保扶貧收益到村,堅持“四方參與、四方監督”的原則,由村委會負責履行民主程序制定分配方案,逐級上報審批。
     
      精準到事: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觀光農業、鄉村農家樂、農村電商等產業,增加分紅性收入。發展村級公益事業,維護村內小型水利等公共設施,降低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成本,增加間接性收入。
     
      精準到戶:從扶貧收益中拿出部分資金,作為貧困戶在農業合作社的入股資本金,扶持貧困戶產業發展,通過做大資本金,動態調整貧困戶,增加資本性收入。
     
      精準到人:將光伏電站看護等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給貧困人口,增加工資性收入;對特別貧困人口發放兜底補貼,對突發意外或因病致貧人員實施救助,對貧困人口子女進行助學資助,增加保障性收入。
     
      “電站發電取得收益后,我們首先要把村里的12公里通組公路修補下,便于村里的農產品及時運出大山賣個好價錢。”早在村里的光伏電站剛開建時,神農架大九湖鎮落羊河村支部書記陳祖菊就開始盤算如何用光伏電站的第一筆收益。
     
      這個只有92戶的村,貧困戶就有81戶,村集體經濟收入沒有可持續的來源,是個典型的“空殼村”。陳祖菊說,村集體沒有錢,有好的想法難以實施。
     
      隨著國家電網公司捐建的村級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后,陳祖菊所面臨的窘況開始發生改觀。按照國家確定的脫貧摘帽標準,貧困村集體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是必備條件,而這個200千瓦裝機容量的光伏電站在今后的25年中,有望每年帶來固定收益,成為注入該村脫貧致富的“造血干細胞”。
     
      長陽縣西坪村黨支部書記覃世燦表示,村里準備從光伏扶貧收益中拿出3萬元,作為10個貧困戶在木瓜基地入股的資本金,到了2018年,這10戶最困難的貧困戶每年會有4500元的收入。
     
      53歲的巴東縣官渡口鎮馬家村村民穆金三,妻子長年患病,女兒正在讀大一,全家主要經濟來源是每人每月225元錢的低保金。他說:“光伏電站投運后,村里準備安排我從事電站清掃的公益性崗位,每個月能有固定收入,生活更有盼頭了!”(祝科 雷鐘洋)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湖南6924個貧困村將實現光伏電站全覆蓋

      湖南6924個貧困村將實現光伏電站全覆蓋

      記者從湖南省扶貧辦、湖南省能源局等部門了解到,湖南省將用3年時間在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全省6924個貧困村將利用村內荒山荒坡、農業大棚或其他設施建設村級光伏發電系統,總裝機規模約達90萬千瓦。
      2017-05-09
    • 安徽岳西創新打造

      安徽岳西創新打造"光伏+"扶貧基地

      近日,安徽省岳西縣溫泉鎮350戶戶用光伏電站集中建設工程全面完工,標志著該鎮創新打造“光伏+”扶貧基地邁出了堅實一步。
      2017-06-03
    • 湖南婁底3年內將建498個村級光伏扶貧站

      湖南婁底3年內將建498個村級光伏扶貧站

      近日,湖南省婁底市召開光伏扶貧和農網改造升級工作會議。從今年起,婁底市將用3年時間在全市498個貧困村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裝機總規模約3 5萬千瓦,總投資2 5億元。
      2017-06-15
    • 安徽:上半年光伏扶貧并網容量比全年計劃翻兩番

      記者從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獲悉,今年以來,安徽新增用戶和村級光伏扶貧電站124 7萬千瓦,并已全面完成并網接入任務,這是歷年來光伏扶貧項目并網總容量的3 3倍。
      2017-07-0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