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記者獲悉,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于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產業扶貧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通過創新產業扶貧工作機制,加大財政、金融、保險等支持力度,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等措施,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實現貧困人口持續穩定脫貧。
目前,我區還有41.8萬貧困人口尚未脫貧,脫貧攻堅正面臨著脫貧攻堅和鞏固提升雙重任務。“十三五”期間,在貧困地區實施“四個一”工程,即:建設100個產業扶貧示范村、培育100家扶貧龍頭企業、培育1000家扶貧產業合作社、發展10000名致富帶頭人。
針對貧困對象的實際情況,《意見》提出要將“輸血”和“造血”并舉,分類確定幫扶措施,做到產業項目、培訓轉移、小額信貸、幫扶措施、扶貧保險“五到戶”。對有發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貧困戶,支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實現戶戶有增收產業;對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貧困戶,根據貧困人口需求和技能提升愿望,加大職業農民和勞動技能培訓,促進貧困人口就業創業;對外出務工、無力經營土地的貧困戶,撂荒土地要通過代耕代種、流轉企業、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增加貧困戶土地收益;對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老年人、無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家中有大病患者的貧困戶,在落實低保政策的基礎上,通過將貧困戶享受的扶貧資金、信貸資金和社會幫扶等資金以股份形式,注入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參與股份分紅;對土地已流轉的貧困戶,要落實好就業幫扶措施,尤其要組織貧困群眾在附近工業園區或產業基地就業脫貧。
自治區將把產業扶貧納入各地年度目標績效考評內容,對各地產業扶貧實施綜合考評,對推進速度快、實施效果好的貧困縣區,在政策、項目、資金上給予重點傾斜,對落實不好的貧困縣區,進行通報。(王宇菲)
■相關鏈接
推進產業扶貧重點任務
實施“四個一”示范帶動工程
“十三五”期間,在貧困地區實施“四個一”工程,即:建設100個產業扶貧示范村、培育100家扶貧龍頭企業、培育1000家扶貧產業合作社、發展10000名致富帶頭人。
1、建設百個產業扶貧示范村
根據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群眾意愿,結合整村推進和貧困村提升工程,建設100個產業扶貧示范村。
以原州區、西吉縣、彭陽縣、隆德縣等縣區為重點,發展中筋優質冬小麥,對貧困戶實行冬小麥免費供種,保證基本口糧。
以同心縣、原州區、彭陽縣、西吉縣等縣區為重點,發展糧飼兼用型玉米生產,支持覆膜保墑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
以西吉縣、原州區、海原縣、同心縣為重點,加快馬鈴薯三級繁育體系建設,對貧困戶免費發放馬鈴薯原原種,加大馬鈴薯一級種薯推廣應用。
灌區生態移民村大力推廣奶牛、肉牛托管模式,發展規模養殖。
2、培育百家扶貧龍頭企業
支持龍頭企業在貧困村設立扶貧車間,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企業貸款按照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的60%給予貸款貼息,并在用地、用電、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傾斜。
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經營發展模式,支持龍頭企業在貧困村開展訂單農業、牲畜托管、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產銷對接,建立緊密企農利益聯結機制。
3、培育千家扶貧產業合作社
圍繞特色農業種植、養殖、營銷、加工等路徑,新培育和規范提升1000家扶貧產業合作社。
推廣“合作社+貧困戶”發展經營模式。合作社貸款按照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的70%給予貼息;支持合作社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建設儲藏保鮮和冷鏈物流體系。積極引導在有條件的貧困村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勵貧困戶土地入股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4、發展萬名致富帶頭人
培育一批發展產業、率先致富、帶動群眾增收的農村致富帶頭人。精準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10000名,每名致富帶頭人帶動5戶-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協調金融機構為其提供5萬元-10萬元啟動資金,按照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給予貼息。
培育產業扶貧新業態
1、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
推進六盤山旅游扶貧試驗區建設,重點扶持具備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村開展鄉村旅游,發展一批精品農家樂、農家旅館、鄉村民宿,培育一批農家樂示范戶和致富帶頭人,建設一批鄉村旅游扶貧創新示范基地,推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與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有機結合。
2、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業
扶持發展一批貧困鄉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點,實現電子商務服務功能覆蓋所有貧困村。
強化產業科技支撐
支持貧困人口接受職業教育、就業技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培訓10萬人次。支持在貧困村建設農民田間學校,實現特色產業技術服務組貧困村全覆蓋。推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提升玉米、馬鈴薯、優質牧草等機械化生產水平。
推進資產收益扶貧
推進貧困縣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建設,實現貧困縣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平臺全覆蓋。
擴大農村產權確權頒證范圍,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林權、“四荒”使用權等農村產權確認和流轉交易。
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在有條件的貧困村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
推行“光伏+扶貧”模式,在具備建設條件的光伏園區集中建設光伏扶貧電站,電站收益優先支持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獲得長期穩定收益。
加大金融扶貧
堅持以金融工具支持產業發展,打好財政、銀行、擔保、證券、保險“組合拳”,引導金融資源向特色產業集聚。
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5萬元-10萬元、3年-5年期、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扶貧小額信貸。
發揮扶貧產業擔保基金作用,重點支持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發展扶貧產業。
探索村級互助資金與銀行信貸資金合作放大、“貧困戶+合作社+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等多種扶貧融資模式。
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在“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融資。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對納入財政補貼范圍的保險品種實現應保盡保。
轉自:新消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