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戰脫貧攻堅國土資源部在行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0-10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要求,國土資源部黨組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打贏脫貧攻堅戰各項決策部署,用好用活用足國土資源扶貧政策,用力用心用情助推脫貧攻堅。
    tuopingongjian
    (圖片來源:互聯網)
      脫貧攻堅用地應保盡保
     
      國土資源部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中,充分考慮扶貧開發的需要,統籌安排建設用地規模、結構和布局,優先安排脫貧攻堅、社會民生等用地,切實為扶貧開發工作提供落地空間。
     
      2016年6月印發《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調整方案》,明確了貧困地區各省2020年以前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建設用地總規模3項土地利用主要指標,并提出優先安排脫貧攻堅用地,切實提高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保障能力。2014年,對牽頭聯系的烏蒙山片區、國土資源部定點扶貧縣和扶貧聯系縣每縣專項安排用地計劃300畝,2015年擴大到全國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6年指標增加到600畝。2017年對全國832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片區外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每個縣專項安排600畝年度建設用地指標。
     
      增減掛鉤助推易地扶貧
     
      2014年,允許11個連片特困地區以及納入國家相關規劃的生態移民搬遷地區實施特殊政策,可將部分節余指標在省域范圍內掛鉤使用,并將指標交易增值收益全部用于移民安置。2015年,除11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外,允許其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將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域范圍內使用,增加增減掛鉤收益。2016年2月,出臺《關于用好用活增減掛鉤政策積極支持扶貧開發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通知》,明確在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允許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在省域范圍內使用。這項政策也同時適用于遼寧阜新、山東淄博、江蘇宿遷、浙江麗水、福建三明、廣東清遠6個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
     
      2017年4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運用增減掛鉤政策支持脫貧攻堅的通知》(國土資發〔2017〕41號),明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可以將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域范圍內流轉使用。這一政策的適用范圍由原來的832個貧困縣拓展到1250個貧困縣。
     
      從2016年增減掛鉤新政策出臺到2017年6月,貧困地區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已協議交易334.53億元。增減掛鉤政策的拓展,為脫貧攻堅工作籌集了大量資金,從根本上改善了貧困農村生產生活面貌。同時,通過扶貧培訓,加強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流轉的政策解讀,指導各地用好用活用足扶貧政策,擴大政策實施效應。
     
      土地整治資金傾斜貧困地區
     
      將特困地區有關縣(市)納入土地整治重點區域,積極推動當地農村土地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在安排中央分成新增費時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并積極支持貧困地區以土地整治為平臺,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貧困地區加快脫貧步伐。
     
      2017年,中央財政土地整治工作專項資金支出向全國832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片區外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傾斜,擬分配資金21.6億元。繼續支持甘肅東部百萬畝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實施,2017年擬下達資金5.16億元。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中發〔2017〕4號)精神,支持國家重點扶貧地區的縣(市、區)推進土地整治,增加耕地作為補充耕地指標向省域內經濟發達地區有償調劑,調劑收益用于耕地保護、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支持貧困地區開展改革試點
     
      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中,屬于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有安徽金寨縣、西藏曲水縣和甘肅隴西縣3個地區。
     
      國土資源部印發了《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管理辦法》,對于具有資源潛力,符合開展條件的貧困地區予以支持。2017年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指標已隨全國土地利用計劃一并下達,總計40.58萬畝。各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可根據部下達規模,在省域范圍內確定開展工作范圍,鼓勵將指標優先用于貧困地區。國土資源部會同發改委等部門,出臺了《貧困地區水電礦產資源開發資產收益扶貧改革試點方案》,支持貧困地區水電、礦產等資源開發,賦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體股權,讓貧困人口分享資源開發收益。
     
      “地質調查+”特色扶貧
     
      加大對貧困地區編制礦產資源規劃的技術指導與支持力度,支持連片特困地區開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促進優勢資源開發利用。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貧困地區開展綠色礦山、和諧礦區建設試點,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使當地群眾共享礦產資源開發收益。
     
      中國地質調查局累計投入經費90多億元,在推動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種植、礦業開發、飲水安全、防災減災、城鎮規劃和旅游業發展等脫貧攻堅中作出了貢獻,走出了一條“地質調查+”特色扶貧之路。
     
      一是通過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在連片特困地區圈定綠色富硒土地資源1084萬畝,指導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園7個,支撐調整富硒農產品種植面積800萬畝,增收360億元,1500萬貧困群眾受益。
     
      二是通過礦產地質調查,提交350多處礦產地,新形成400多個礦山企業,實現年產值3000多億元,直接帶動20萬人穩定就業,間接帶動80萬人就業。
     
      三是通過水文地質調查,在六盤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沂蒙山革命老區完成地下水開發示范井6600眼、供水淺井213.5萬眼,有效緩解了2250萬名群眾安全飲水問題。在新疆喀什發現2處大型水源地,可采水資源量達42萬立方米/天,解決了南疆民族聚集區飲用水問題。在青海柴達木盆地發現大中型水源地10多處,解決了青海藏區生產用水短缺問題。在贛南、陜北高氟病,川西藏區大骨節病等地方病高發區劃定安全水源地300多處,使100多萬群眾喝上了安全水。
     
      四是通過典型石漠化區水工環地質調查,實施綜合治理和工程示范推廣,獲得年經濟效益200億元,助推200萬貧困人口脫貧。
     
      織牢地災防治安全網
     
      對連片特困地區上報的符合條件的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給予重點支持,積極對片區地災防治和應急搶險工作進行巡查指導。
     
      中國地質調查局通過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預警示范,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10萬多個,安裝地質災害監測系統1000多臺(套),建立專業監測預警示范點30多個,推動群專結合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成功預報地質災害50多次。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聯合開展300多次地質災害防治和臨災避險知識培訓,贈送地質災害監測設備6000臺(套),近120萬貧困區人口受益。地質災害調查成果為數百個城鎮選址規劃和村鎮搬遷避災提供了科學指導,20多萬人搬離災害嚴重區。
     
      激活貧困地區地質旅游
     
      加強對地質公園建設的指導力度,使其成為地質遺跡保護、壯大旅游產業、解決區域性貧困、實現貧困群眾脫貧的有效載體。2013年以來,全國實施31個地質遺跡保護項目,其中80%的項目涉及貧困地區。
     
      實施集中連片貧困區地質遺跡調查,支撐地方成功申報四川大巴山、湖北大別山、青海貴德等10處國家地質公園,湖北利川玉龍洞等26處省級地質公園,發現具有重要價值地質遺跡資源百余處且已列入地方特色旅游開發規劃的重要景點。江西贛州石城國家地質公園2015年接待游客233.6萬人次,年收入達8.4億元,與申報前的2011年相比,游客接待人次上漲2倍多,收入翻兩番,增加了就業機會,提高了貧困人口收入。重慶云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自2005年獲批國家級地質公園后,旅游接待人次和綜合收入平均年增長率超過40%,同時帶動當地農家樂蓬勃發展,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和貧困農戶增收。福建寧德世界地質公園2014年接待游客達16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27億元,成為福建寧德市的一張“綠色名片”,是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典型案例。
     
      重點攻堅“深度貧困”
     
      為進一步加大國土資源政策傾斜,聚焦精準發力,國土資源部黨組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明確提出,深度貧困地區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貧困發生率高,集體經濟薄弱,國土資源系統要繼續“翻箱倒柜、傾囊相助”拿出超常規、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注重運用超常規“訂單式”政策扶貧,實現從資金、項目扶持到國土資源全方位政策支持,再到精準施策精準脫貧的工作跨越。
     
      土地政策方面,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用地需要。加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易地扶貧搬遷的力度。支持深度貧困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保障其“十三五”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用地空間;優先在農村土地整治、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光伏扶貧用地、旅游扶貧用地等方面予以支持。
     
      礦產資源政策方面,要加大深度貧困地區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力度,支持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符合條件的地質災害治理項目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推進其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支持開展地下水勘查,保障當地供水安全;加大農業地質調查力度,開展農作物適應性調查評價,支持做大做強特色農業。同時,要選派好掛職干部,把深度貧困地區作為鍛煉干部的重要平臺。
     
      轉自:中國國土資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國土資源部再出“用地扶貧”新政策

      為進一步加大增減掛鉤政策支持脫貧攻堅力度,今后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可以將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域范圍內流轉使用。
      2017-05-02
    • 國土資源部:傾囊相助老少邊 精準發力助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國土資源部發揚優良傳統,翻箱倒柜,傾囊相助,以超常規之策、舉全系統之力助推脫貧攻堅。
      2017-08-16
    • 國土資源部:精準發力助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11月24日,國土資源部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2017年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傳達學習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全體會議精神和汪洋副總理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匯報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支持深...
      2017-11-29
    • 國土資源部創新六項政策 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國土資源部創新六項政策 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近日,國土資源部印發《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創新國土資源管理政策和加大扶持力度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就攻克堅中之堅、解決難中之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部署。
      2017-12-1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