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扶貧“造血” 泛珠扶貧協作補齊區域發展短板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0-16





      桂、川、黔、滇四省區不少市縣地處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在扶貧開發進入攻堅階段,如何啃下深度貧困地區這塊“硬骨頭”?
     
      同在泛珠三角區域,廣東和上述四省區血脈相連,并建立了對口扶貧協作關系。當前,跨省區扶貧協作涵蓋了產業、技術、教育、易地搬遷等多個領域,逐漸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協作格局。
     
      產業扶貧“造血”
     
      在云南昭通市的滇粵協作產業園,華堅鞋廠的400多名員工在生產線上忙碌,其中不少是當地貧困戶。在貴州畢節金海湖新區的“畢節·廣州產業園”,梵領服飾有限公司招聘的員工中,貧困群眾和特殊困難群眾超過一半。
     
      這兩家總部分別位于廣東東莞、廣州的企業,為何把生產基地建在大西南?
     
      “隨著西南地區高速公路、高鐵等基礎設施改善,東部企業可以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內配置市場資源。”梵領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溫人晃說,珠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有轉移需求,畢節則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扶貧協作搭建了產業梯度轉移的平臺。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在廣東派駐對口幫扶地區扶貧工作組協調下,廣東省組織393家企業赴桂、川、黔、滇四省區考察對接產業項目。其中,廣東省內的企業確定投資項目176個,已完成投資24.91億元。
     
      畢節市對接廣州市對口幫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楊春說,穩定脫貧需要調動當地的“造血”能力,通過扶貧協作共建產業園特別是引進一批大型企業,可讓當地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chanyefupin
    資料圖:產業扶貧(圖片來源:互聯網)
      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和信心
     
      在廣西百色市田陽縣橋馬片區央律村的花卉苗木種植基地,貧困戶楊色永忙著給花葉女貞樹修枝。這個基地由碧桂園集團投資建設,吸納了2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種植。
     
      今年1月印發的《廣東省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實施意見》提出,引導和帶動更多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共建工作。碧桂園集團是經廣東派駐百色扶貧工作組牽線搭橋到廣西的。
     
      碧桂園集團社會責任部總經理羅勁榮說,公司為貧困戶墊付90%的苗木成本,并提供技術指導,苗木長成后,公司負責保底采購。通過種植苗木,貧困戶可獲得“三金”收入,包括流轉土地的租金、在基地打工的薪金和入股分紅的股金。
     
      “今年已經賣了80棵女貞樹,賺了1000多元。”楊色永說,他的地里還有1000多棵樹。“我好好打理,等年底賺了錢就能還蓋房子的欠款。”
     
      田陽縣縣長黃國哲說,作為石漠化山區,田陽縣以前只能種玉米、花生、紅薯等,農民看天吃飯。如今,通過扶貧協作,東部地區的企業把市場、管理和技術等優勢帶到這里,為當地脫貧注入了積極動力。
     
      “一方面提高了土地產出的附加值,一方面讓老百姓恢復了發展地方產業的信心,激發了群眾的內生發展動力。”黃國哲說,而后者是“最關鍵的”。
     
      挪窮窩拔窮根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姐把哪打村,村民特覺爾作在今年初從山上搬了下來。在這之前,她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在山下種著幾畝土豆和苦蕎。由于泥巴路無法行車,去年土豆收獲時節,她一家老小背了幾十趟,才把幾千斤土豆運回家。
     
      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就要“挪窮窩”。2016年8月底,廣東佛山市和涼山州建立扶貧協作結對關系后,每年劃撥1.1億元給11個對口幫扶貧困縣,重點用于易地扶貧搬遷的住房建設。
     
      特覺爾作現在住的新村,一排排平房整齊分布,戶與戶之間有綠化帶隔離,水泥路延伸到家門口。“姐把哪打村在彝語里是‘水草肥沃、向往光明的地方’,住在新家,我們心里很高興。”她說。
     
      除了“挪窮窩”,還要“挖窮根”。教育脫貧是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性舉措之一。云南昭通市今年初中畢業生有8.4萬余人,但由于教育基礎薄弱,除了普通高中計劃招生的4.7萬人外,其他3.7萬名初中畢業生不能升入普通高中。
     
      由于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山區農村等貧困地區,讓他們就讀職業學校和培訓就業,成為昭通市教育脫貧的重點工作之一。
     
      掛職昭通市副市長的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組長鄧浩全說,目前,東莞和中山兩市正和昭通市著力推進職業教育聯合辦學。從2017年開始,由東莞、中山的中職學校在昭通每年分別定向招生1350名、720名初中畢業生,采取“1+2”、“0+3”等模式培養,學生畢業后可以在廣東就業。
     
      國務院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組專家成員喬陸印說,泛珠區域通過產業、教育、勞務、旅游等形式的扶貧協作,有助于補齊我國區域發展短板,實現資源互通、產業互動、市場互聯、優勢互補和區域互惠,從而打贏脫貧攻堅戰。(記者 田建川)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西藏:發揮金融杠桿作用彌補產業扶貧缺口

      據介紹,根據《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產業精準扶貧規劃》,我區有近一半的貧困人口需要通過產業脫貧,共涉及6大主導扶貧產業3816個項目,總投資達1038 50億元。
      2017-05-03
    • 農產品加工業與產業扶貧基金對接活動在鄭州舉辦

      4月17日,在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業品牌創建推進工作會期間,農業部在河南鄭州舉辦農產品加工業與產業扶貧基金對接活動,搭建加工企業與社會資本交流合作平臺,扎實推進農村二三產業扶貧工作。
      2017-04-24
    • 因地制宜培育產業 典型引路激發動能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通過產業扶貧實現3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前,各地因地制宜培育產業,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產業扶貧、精準脫貧正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
      2017-04-27
    • 大力開發中藥材產業 平順縣產業扶貧拓新路

      平順縣因地制宜大力開發中藥材產業,推進中藥材產業全鏈條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太行山區產業扶貧新路徑。2016年底,全縣4000余戶貧困戶、1 2萬余人貧困人口人均藥材收入1600余元。
      2017-05-0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