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屆中國農村創業創新論壇在江蘇蘇州召開。會議透露,農民收入實現新提升,4年來增長47.4%,今年有望突破1.3萬元,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特別是農村信息化為脫貧產業打開了銷路。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目前已在10個省市開展整省推進示范,全國已建成運營益農信息社7.4萬個,在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啟動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在各地開展農村大數據試點和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示范項目。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強調,大力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抓住歷史機遇,深入推進農村雙創,調動起千家萬戶、千軍萬馬、億萬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農業農村發展增添新動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建立農民電子檔案,提供農產品電商上行服務,實行一人一碼對接產業脫貧,讓貧困戶家中一只雞、一個蛋都能在平臺上交易。這是江西省橫峰縣在每個村建設益農信息社后,貧困戶家中出現的新事物。“互聯網+”特色產業扶貧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據國家統計局調查,2016年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2元,增速高于全國農村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
農業電子商務試點使貧困鄉村與城市互聯互通。農業部會同商務部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實施電商出村工程,大力推進甘肅隴南、重慶秀山等地發展電商模式,“互聯網+”給農民增加了收入。甘肅禮縣良源果業合作社,2016年通過電商銷售蘋果,帶動農戶820戶,人均年增收850元。(天雨)
轉自: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