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投資者對美國大型科技股的熱情“退潮”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25





      美國個人投資者正減少對以“科技七巨頭”為代表的大型科技股的追逐。一項市場數據顯示,美國個人投資者買入量占總流入資金的比例已從四月初的約41%降至六月中旬的約23%。行業分析認為,目前一些投資者對美股高估值表達擔憂,并將目光轉向美股以外的國際市場。


      “我覺得它們可能后勁不足了,”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采訪的加州個人投資者帕特里夏·安德魯斯說,她計劃將利潤投資于另外兩家專注于國際市場的基金。安德魯斯在4月的美股市場動蕩期間向兩只專注于科技股的基金投入了數萬美元。如今,這些股票已經反彈至階段性高位,她正在拋售其中的大部分股票。


      《華爾街日報》指出,以安德魯斯為代表的眾多個人投資者正在重新考慮在市場“明星股”中投入多少資金,尤其是以Alphabet、亞馬遜、蘋果、Meta、微軟、英偉達和特斯拉為代表的“科技七巨頭”。


      今年2月至4月間,美國關稅政策變動導致美國主要股指大幅下跌,其中“科技七巨頭”領跌。但隨后,個人投資者紛紛涌入,折價買入股票。“這場數十億美元的逢低買入熱潮推動市場迅速反彈至接近歷史高點。”《華爾街日報》說。


      有市場分析師表示,美股個人投資者正將部分資金轉向其他交易品種,如國際股票或小型公司股票中的新機遇、公用事業公司或必需消費品生產商的穩定回報。一些個人投資者已對“科技七巨頭”受到熱捧而導致估值過高感到擔憂。盈透證券首席策略師史蒂夫·索斯尼克表示,個人投資者正拓寬關注范圍,而不僅僅是投向“科技七巨頭”,“由于股市上漲如此之快,人們不再那么急于追漲。”


      《華爾街日報》稱,本周將有消費者信心指數、美國第一季度GDP數據以及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等最新數據出爐,屆時投資者將據此進一步判斷美國關稅政策對經濟產生了何種影響。而分析師則表示,可能需要等到今年第二季度財報公布后,才能更好地了解貿易變化對美國大型企業的影響。


      研究機構Vanda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近幾周以來減少了對“科技七巨頭”和其他科技股的買入。個人投資者買入量占總流入資金的比例已從四月初的約41%降至六月中旬的約23%。


      市場數據還顯示,與其他行業相比,投資者今年向科技領域注入的資金規模較小。根據晨星Direct的數據,2025年開年至今,美國市場中專注于科技股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凈流入71億美元(包含個人和機構資金流)。與此同時,試圖以較低價位買入股票的基金錄得約25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而國際市場ETF則錄得近700億美元的凈流入。


      與個人投資者相比,通常更為謹慎的機構投資者正將目光轉向美國以外的市場。美國銀行最新月度基金經理調查顯示,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受訪者預計美股將在未來五年提供最佳回報。超過半數受訪者認為國際市場將跑贏美國股市。“這顛覆了通常的偏好順序。”英國《金融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


      《金融時報》進一步援引富達國際宏觀研究主管薩爾曼·艾哈邁德的話說,全球市場正經歷一場“線路重構”。艾哈邁德認為,美國政府反復無常的經濟和地緣政治決策正在“改寫游戲規則”,投資組合經理們正在認真審視將70%的股票資產配置在當前的美國市場是否合理。


      從交易平臺數據來看,盡管英偉達、特斯拉和蘋果等仍是交易最為活躍的幾只股票,但一些個人投資者已經開始縮減持有的“科技七巨頭”倉位。另一位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的美國紐約州個人投資者保羅·泰勒說,其在之前的股市下跌中并未增持科技股,相反,他買入了伯克希爾·哈撒韋以及包括沃爾瑪在內的零售商股票,甚至首次購入了黃金ETF。


      “物極必反,”泰勒如此評價科技股,不過他補充說也并不會將“科技七巨頭”股票完全清出投資組合,“我只是認為它們當前的估值不太合理。”(記者 龐昕熠)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