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近日稱,過去18個月,歐洲化工行業已經歷了一輪蒸汽裂解裝置關閉及下游產能整合潮。受原料成本上漲、石腦油裂解利潤承壓、低價進口產品沖擊、市場結構性過剩及需求低迷等多重因素影響,歐洲已有6座裂解裝置關停或計劃關停,且未來這一數字還可能上升。
其中,沙特基礎工業公司6月宣布關閉英國威爾頓的乙烷裂解裝置,基本退出歐洲乙烯市場;陶氏化學7月宣布將于2027年四季度關閉德國伯倫的蒸汽裂解裝置。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必須進一步削減乙烯產能,以緩解供應過剩的局面。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乙烯及衍生品分析總監安迪·奧爾辛斯基表示,"英國乙烯生產的下游消化渠道有限,出口能力也受制約,導致市場需求嚴重不足,根本無法支撐多座裂解裝置的運營,關停是目前供需形勢的必然結果"。
標普全球稱,全球裂解裝置原料需求將從2024年的4.32億噸增至2034年的6.1億噸。2024年,由乙烷與石腦油生產的乙烯各7400萬噸;2034年,由乙烷生產的乙烯將達到1.01億噸,由石腦油生產的乙烯將達到9800萬噸。根據標普全球的《年度化學品業績回顧》報告,乙烷將繼續作為美國和中東的主流裂解原料,歐洲則主要使用石腦油,這將使歐洲的乙烯生產成本更高,裂解裝置關停的數量也將更多。報告強調,歐洲乙烯市場除非立即進行整合以扭轉多年來的產能過剩局面,否則將陷入長期下行周期。報告還預測,2028年,全球乙烯價格將全面復蘇,因為乙烯需求增速最終將超過新增產能。
標普全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歐洲裂解裝置開工率約75%,處于歷史低位,需要進一步削減約200萬噸/年的乙烯產能,才能使開工率回升至90%,推動區域烯烴市場供需再平衡。目前,歐洲已宣布的裂解裝置關閉計劃涉及總產能為395萬噸/年。不過,部分產能削減成效可能被英力士公司的新項目抵消。英力士公司位于比利時安特衛普的一號項目乙烷裂解裝置將于2026年底投產,產能為140萬噸/年,相當于抵消歐洲已宣布關閉計劃的乙烯產能的37%。
此外,作為蒸汽裂解裝置的核心產品,歐洲乙烯生產利潤與價格預計今年剩余時間仍將承壓。標普全球數據顯示,2022年底以來,歐洲乙烯現貨均價在790歐元(約合6954元人民幣)/噸上下波動;2023年7月,價格曾一度跌至563歐元/噸。同時,2022年二季度以來,歐洲乙烯現貨的價格持續低于其他地區普遍的結算價格,導致歐洲乙烯生產商逐漸失去全球競爭力。在此情況下,歐洲乙烯生產商只能被迫降低開工率或是關停裂解裝置。分析人士表示,"成本過高嚴重制約了歐洲乙烯產業的發展,且地緣政治、關稅政策與其他宏觀經濟的不穩定因素,也正影響歐洲乙烯產業的發展。如果缺乏相關政策補貼,乙烯產業發展在歐洲或將停滯"。(龐曉華)
轉自:中國石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