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預計將顯著增長,從2016年的2000億立方米增長到2030年的4500億立方米。需求的增長將由常規和非常規國內天然氣、管道氣和進口LNG(液化天然氣)共同滿足。中國已經制定了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比重的目標,由2015年的5%提升至2030年的15%。假設中國將在原有基礎上再增加1億噸/年的LNG進口,這將相當于全球新增20%的LNG需求量。”——日前,殼牌公司在發布的《2017年LNG前景報告》中指出。
中宇資訊分析師孫陽表示,盡管殼牌天然氣與能源市場和貿易業務執行副總裁賀仕杰并不認同未來全球LNG供過于求,但中宇資訊認為,供應過剩凸顯,需求增長尚需“天時地利人和”。
短期全球LNG供應過剩問題無可厚非。今年全球LNG出口能力大幅飆升,2011年為2.787億噸,2016年則達到3.4億噸,增幅達20%。全球LNG貿易由賣方市場逐步轉變為買方市場。今年3月日本電力公司(JERA)、韓國天然氣公司(KoreaGasCorp)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成立了一個買家俱樂部,這個組織與OPEC相反,是一個全球最大買家聯盟。提高亞洲國家的議價能力,這也表明LNG市場由原來長期合約變為短期合約主導市場,由禁止買家轉售轉為流動性增大的貿易方式。
全球LNG需求增長尚需“天時地利人和”。殼牌報告中LNG需求主要寄希望于政策支持、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替代不斷減少的國內天然氣產量、小型LNG及運輸用LNG。以中國為例,中國幅員遼闊,地貌復雜,LNG點供成為管道氣的補充方式,但因點供安全隱患較大,很多企業就是在打游擊,根本不考慮城市燃氣規范的安全標準,各地政府態度不一;另一方面,管道氣價格并未市場化,LNG價格低廉,靈活變動,吸引“煤改氣”用戶采用點供方式用氣,從而提振了我國LNG市場需求,今年春季表現尤為明顯。
孫陽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盡管LNG產業在創造新需求上展現了靈活性,但達成最終投資決定的新LNG供應項目有所減少。許多新買家在本地的天然氣市場上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例如世界經濟環境、國內天然氣開采、電力及天然氣市場的自由化等。LNG合同期限縮短、合同量減小解決了此類問題。預計從2020年起,LNG產業需要大量投資推動供應增加,以滿足需求的增長。(何曉曦)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