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國國合信用研究院院長楊玉英在京發布了《產能合作指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涵蓋了154個國家的產能合作指數排名,反映了各國和地區產能的宏觀適配性與產能潛力。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報告》顯示,緬甸、文萊、東帝汶與贊比亞等28個國家產能合作潛力巨大,潛在供給需缺口極大且高度依賴外部產能;盧旺達、菲律賓、塔吉克斯坦等103個國家產能合作潛力較強,潛在供需缺口較大且部分依賴外部產能;格魯吉亞、摩洛哥、蒙古國等23個國家產能合作潛力一般。
據了解,該產能合作指數評價體系主要由需求側與供給側組成。需求側包含政府消費、個人消費、收入水平、城鎮化率、工業化階段和進出口6個維度的評價,供給側對資本形成額、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產業結構、產業鏈完備程度和進口能力6個維度進行了評價。
楊玉英指出,中國龐大的生產能力是促進全球產能合作、踐行全球治理中國方案的根本保障。在產能合作不斷拓展的新形勢下,開展產能合作指數研究,有利于促進產能合作走向深入。(孫秋霞)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