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思略特最新發布的《年度全球創新1000強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創新1000強的年度全球研發支出首次突破7000億美元大關,創出歷史新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全球研發支出依然亮眼,可報告也提醒,全球越來越盛行的保護主義正在給全球研發帶來阻礙,這將令全球創新發展模式面臨挑戰。
資料圖:全球創新發展(圖片來源:互聯網)
加強創新成共識
據悉,報告是針對全球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的研發支出開展的調研。調研結果顯示,2017年全球最大的1000家上市企業的研發支出總額突破7000億美元,研發支出穩步增長,增幅從之前的1%上升到3%;研發強度(研發支出/銷售比)也創歷史新高,達到4.5%,同比上升6%。
分行業來看,計算機與電子品、醫療和汽車行業是研發支出最多的三個行業,占全球研發總支出的61.3%。其中,軟件與互聯網行業的研發支出同比增長不斷上升。不過報告預計,到2018年醫療企業將超過計算機與電子品,成為研發支出最多的行業。
報告還特別提到了中國創新發展,指出2017年中國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研發支出達到25億美元,研發強度為10.8%,成為首家進入“最具創新精神的十家企業”榜單的中國企業。
普華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徐晉補充道,由于中國華為公司并未公開上市,所以其一直未被列入調研。但即使如此,報告仍關注了其創新投入。根據華為公司2017年年報,其2016年研發支出為764億元人民幣(約合110億美元),如果列入榜單華為將名列中國企業榜首,居全球研發支出榜單第8位(2016年為第9位)。
另外,報告還總結稱,將60%及以上的研發支出投入到海外的企業,運營利潤和資產回報率達到30%,運營收入增長20%,高于研發集中在本國的企業;而從增長、息稅折舊攤銷后利潤和市值來看,最具創新精神的十家企業要比研發支出最多的十家企業績效更好。
保護主義“拖后腿”
盡管從整體數據來看,2017年全球研發創新成績單足夠亮眼,可從長遠來看,報告卻認為不太樂觀。
因為面向全球562位高管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受訪高管表示經濟領域保護主義情緒的升溫將會影響研發投資領域和創新方式,其中52%的受訪者表示,保護主義情緒升溫將會對其研發產生中度到重度影響。
報告舉例稱,幾十年來,大型企業早已開始并習慣全球化研發模式,截至2015年,有94%的大型企業實現了研發全球化。但經濟領域的保護主義情緒卻讓企業感到人才招聘和人才挽留方面的壓力。由于簽證和工作限制政策的變化,這些企業流失了部分海外員工,進而陷入人才缺乏的困境。
報告調查發現,在這一背景下,已有25%的受訪高管開始考慮通過調整創新方式和創新領域的方式來應對愈發嚴峻的創新環境。北美更有近50%的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內調整研發活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政治環境。
普華永道思略特美國合伙人巴里·雅魯澤爾斯基表示:“近一年來,企業研發經歷了各種波動,研發投入創歷史新高,創新戰略和業務戰略之間的匹配程度下降。不管目前熱議的政治趨勢是否會真正落實到政策層面,不確定性無疑將會影響中長期規劃。”
普華永道中國產品創新主管合伙人蕭安卓也表示:“雖然企業創新的目標和創新水平不會隨著經濟領域日漸崛起的保護主義而發生改變,但全球創新模式還是會有所變化。在很多國家,互相關聯的靈活創新網絡將被更加獨立自主的創新節點所替代,企業也將更多地采用本地創新人才,并在區域市場開設研發中心。這可能會影響企業效率,若經營不善將增加成本壓力。”(楊舒)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