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發行80億元人民幣國債。
本次招標發行80億元人民幣國債,2年期和5年期發行量分別為50億元和20億元,同時增發2031年到期人民幣國債10億元。
其中,10億元10年期人民幣國債,是時隔三年后的首次增發,彌補了長年期國債的稀缺性和流動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財政部獲悉,今年10月和11月還將分別發行60億元人民幣國債,具體發行安排另行公告。這意味著,財政部今年將在香港發行國債200億元,較往年增加了50億元。
自2009年起,財政部持續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人民幣國債歷年在港發行規模從60億元穩步增長,最高峰達到280億元。隨著離岸人民幣規模的變化,近年來一直維持在150億元。
為什么今年發行規模增至200億元呢?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穩步上升,考慮到存量人民幣國債有214億元到期,發行200億元較往年增加50億元,既較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又體現了中央政府加大對香港的支持力度。
在香港持續常態化發行人民幣國債,強化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鞏固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第一大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的地位。通過國債的推介、研討、發行等,加強了與國際投資者的交流互動,提升了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認識和信心。國債作為資產錨,為中資企業境外發行債券提供了參照基準。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加深,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比穩步提升,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規模不斷增加,離岸人民幣國債的常態發行,滿足了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優質資產的投資需求。
離岸人民幣國債的成功發行,也推動了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和存款規模的提升。在人民幣國債持續發行帶動下,香港人民幣市場不斷發展,存款規模從最初的600億元,達到約1萬億元;債券年發行規模從不到100億元,最高超過2000億元。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王云峰表示,財政部連續第13年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充分展示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大力支持,也是中國持續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力舉措。
“我們觀察到,此次發行是在一個積極有利的宏觀經濟背景下進行的。中國成功應對疫情的影響,經濟表現出良好的韌性,貨幣政策處于正常區間,人民幣相對于主要可兌換貨幣有較高利差,人民幣資產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比較強。”王云峰表示。
王云峰指出, 在此次發行之前,就已經感受到國際市場對配置人民幣債券資產的濃厚興趣。一方面,今年以來高評級中資機構的海外人民幣債券發行普遍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在定價水平、投資者分布等方面呈現出諸多亮點。另一方面,海外機構投資者始終保持對于投資人民幣國債的積極性,持續跟蹤財政部的境外人民幣國債發行安排和計劃。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