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最新一期成果在第四屆西洽會開幕式暨2022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上發布。2021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為112.9,通道整體運行再上新臺階,彰顯出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對西部地區發展的積極帶動作用。
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介紹,指數以2019年三季度,即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時間為基期,基期為100.指標體系包括1個綜合指數,3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數、24個三級指標,覆蓋物流設施、貿易、產業等多個領域,全方位反映“物流+貿易+產業”新模式下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發展運行情況。
2021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經受住了疫情和全球大環境的考驗,新通道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通道運行效率顯著提升,物流市場需求加速擴張,區域國際合作不斷深化,引領帶動沿線產業發展和對外貿易邁上新臺階,彰顯出通道強大的發展活力。
根據指數結果,2021年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運行規模、質量、競爭力三線齊升。規模發展指數為125,環比增長21.8,通道內基礎設施、物流、貿易、產業規模擴張態勢明顯,通道建設與貿易、產業融合進一步加深;質量發展指數穩步提升,為112.7,通道沿線產業鏈進一步完整,出口經濟有所上升,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作用凸顯;競爭力發展指數逆勢上揚,為101.9,通道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
具體二級指數方面,基礎設施規模、物流規模、貿易規模、產業規模指數分別為131.8、119.5、132.8、115.4,反映通道規模發展迅速,突出綜合運輸通道的建設力度。集約化、結構性、表達性指數分別為101.8、100.5、127.6,“物流+貿易+產業”新模式運行效果顯著,貿易結構改善,通道沿線產業集約發展仍需加強。物流成本、服務能力、通關便利化能力、港口競爭力指數分別為51.9、108.6、144.6、118.9,其中受原油價格的波動、新冠疫情全球爆發等影響,港口擁堵、輪期延長,海運成本成倍增長,直接拉低物流成本指數,導致競爭力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最后,針對西部陸海新通道接續高質量發展,報告建議強銜接、補短板,增強通道通行能力;織線路、穩班列,擴大通道輻射范圍;便通關、構平臺,提升通道服務水平;聚產業、優結構,增強通道示范效應。
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編制工作由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廣西發展改革委等沿線省(區、市)通道建設牽頭部門聯合開展,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具體實施。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科學構建指標體系,反映通道當前發展規模和結構,觀測沿線區域發展變化和趨勢,整合區域間數據資源,全面衡量并真實展現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綜合發展狀態,為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地位和影響力貢獻力量,促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健康高質量發展。
轉自:新華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