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總局繪制國內企業“生命曲線圖”


    作者:張曉松    時間:2013-07-31





      我國企業年齡結構如何?成立后第幾年開始進入危險期?什么樣的企業最長壽?……工商總局30日發布的全國內資企業生存時間分析報告,為我們繪制了一份企業“生命曲線圖”,從中可以看出國內企業的生存周期及其主要特點。

      半數企業“年齡”在五歲以下

      總體來講,國內企業比較年輕化。現有企業中,1歲以內、1到2歲、2到3歲的企業均占到企業總數的10%以上。

      截至2012年底,我國實有企業1322.54萬戶。其中,生存時間5年以下的企業652.77萬戶,占企業總量的49.4%;5到10年的435.24萬戶,占32.9%;10年以上的234.52萬戶,占17.7%。

      近年來,我國企業“死亡率”不斷下降,從2008年的9.3%降到2012年的6.1%。

      三到七歲是“死亡”高發期

      企業成立后3到7年為退出市場的高發期,也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瓶頸期。

      從2000年以來新設立企業退出市場情況來看,企業當期平均死亡率呈倒U形分布:企業成立當年的平均死亡率為1.6%,第二年為6.3%,第3年最高,為9.5%,之后一直維持在8%以上高位。但企業一旦度過了“七年之癢”,死亡率就會低至8%以下并不斷下降,標志著企業已度過瓶頸期。

      最近五年內全國累計退出市場的企業達394.22萬戶,平均壽命6.09年。從退出企業壽命分布看,壽命在1年以內的最多,占退出企業總量的13.7%;其次是壽命2年的企業,占13.5%;壽命在5年以內的占59.1%。

      金融、電力企業“壽命”最長

      2008年至2012年全國退出市場的企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三個行業企業數量最多,占退出企業總量的63.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金融兩大行業的企業平均壽命最長,都超過了8年;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兩個行業的企業平均壽命最短,均不到5年。

      目前,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建筑業,農、林、牧、漁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行業準入限制少,政策扶持力度大,企業的“出生率”較高,而“死亡率”較低,顯示出較強的發展潛力。

      從不同規模企業來看,企業規模越大,存活率越高、當期死亡率越低,但小規模和大規模企業生存危險期均為第3年。

      我國企業存活率高于發達國家

      總的來看,我國企業的生存規律與發達國家相近,但企業存活率高于發達國家,這與發達國家的企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有關。

      美國《財富》雜志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能存活50年。在美國,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壽命為40到42年,而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

      日本《日經實業》的調查顯示,日本企業平均壽命為30年。

      對10個經合組織國家的數據分析發現,20%到40%的企業在最初兩年之內就會退出市場,40%-50%的企業可生存7年以上。(張曉松)

      

    來源:新華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