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省份半年報出爐 GDP增速全部高于7.6%


    時間:2013-07-30





      據京華時報報道,截至7月27日,除青海外,全國有30個省份公布了上半年經濟統計數據。大多數省份GDP增速比去年同期下滑,但仍全部高于全國7.6%的水平。

      在這30個省份里,上半年GDP體量最大的仍然是廣東省,為28465.92億元;位列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江蘇省和山東省,分別為27604億元和25958.20億元。這三個省份的GDP均在2萬億元以上,三省之和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

      數據顯示,排在末位的西藏GDP為329.59億元,青海省去年上半年GDP為797.59億元,預計今年將繼續位居倒數第二。

      30個省份的經濟增速均高于全國7.6%的水平。增幅位居榜首的是天津市,生產總值達6579.01億元,同比增長12.5%。貴州省的增速也為12.5%,與天津并列第一。其他增幅比較高的省份大多集中在中西部。

      東部地區的經濟運行較為平穩,增幅大多在8%—9%。經濟大省山東、江蘇都實現了同比增長9.6%。北京、上海兩市是目前僅有的兩個增速低于8%的省份,都實現了同比增長7.7%。

      排名前21個省份的GDP數據,共計252823.68億元,已經超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248009.2億元的GDP總量。而將目前的30個省份GDP相加,則超過全國總量31630.2億元。

      通過“半年報”可以看出,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地方經濟增長面臨著巨大壓力。

      與今年上半年全國經濟形勢一致,多數省份雖總體平穩,但增速環比均呈放緩態勢。據不完全統計,與一季度相比,有6個省份上半年GDP增速持平,10個省份增速回落,增速回升的僅有寧夏,回升0.4個百分點。各省份GDP同比增速下降也比較明顯。

      此外,報道稱,近些年,為追求政績,地方政府虛報經濟數據,干預統計調查,甚至數據“注水”等現象時有發生。武漢大學數理經濟與數理金融系主任鄒薇教授表示,除數據有“摻水”嫌疑外,地方和中央數據差別也與統計方式有關。例如,一種產品可能在全國跨地區流動,一省的最終產品成為另一省的中間產品,就存在著重復計算。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不宜出臺過度的刺激政策,但要延續穩健的貨幣財政政策,把握好調結構與穩增長的關系,對宏觀經濟實施“微刺激”。

    來源:中國經營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