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經貿醞釀大合作 安全問題或成障礙


    作者:邵志媛    時間:2013-07-15





      中美關系有點像夫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于美國當地時間7月10日至1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

      據報道,此次會談經濟對話的主題是“推進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全面互利中美經濟伙伴關系。”圍繞這一主題,中美主要討論三大議題:一是擴大貿易和投資合作,二是促進結構性改革和可持續平衡發展,三是金融市場穩定與改革,其中包括中美金融監管改革和加強兩國金融跨境監管合作等議題。

      自2009年7月舉行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以來,中美雙方已經成功舉辦了四輪對話。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和兩國的雙邊投資問題,一直是美中雙方關注的焦點,這次也不會例外。

      “中美兩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貿易逆差和雙邊投資問題都涉及到了雙方的切身利益,美國希望通過減少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保護本國的制造產業,促進就業,中國希望美國能放開中國所需技術、知識的出口,減弱對中國投資的審查,這樣可以為中國進入美國市場提供便利,也可以通過并購來獲取技術。”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杰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隨著貿易活動日益廣泛地展開,雙邊貿易就出現了不同類型的摩擦,中海油、聯想曾經遭遇市場準入壁壘,三一遭遇征收風險,中國雙匯集團對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提出質疑等。

      這些案例中所體現的矛盾成為中美投資的障礙,陳杰認為主要是因為兩國的體制不同,美國的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對于中國是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懷有很強的戒心。而中國由于國家體制,在多個行業如基礎設施、資源、能源、金融等領域對外資限制嚴格,這是相互的行為。

      “對中國而言,不是缺錢,而是缺投資機會。而在國際市場中,美國市場廣闊、相對透明、法制健全,是投資機會較好的國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表示,但由于兩國互信不夠,美國常以國家安全為由阻礙中國投資,限制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就是一個明顯例子。

      要解決分歧和摩擦,陳杰認為需要兩國建立更多的政治互信、加強對話協調機制,在雙方關切的利益領域相互做出一些退讓。中國要減少對企業的過多干預,加強市場經濟的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美經濟需要相互協調,促進更多美國企業對華投資,反之亦然,以此提升兩國經濟投資的總額,其最高形式的體現,無疑是中美雙方在中美雙邊投資保護協定BIT方面的談判。

      而在當前中國經濟放緩與美國經濟復蘇都處于關鍵時刻,BIT的磋商結果將直接影響兩國的發展脈絡。

      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日前表示,中國和美國已經同意重新啟動拖延已久的一個旨在促進投資準入和貿易的雙邊條約的談判;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也將此形容為與中國貿易關系的“一個重大突破”。

      而且條約一旦達成,將使得超過100個中國行業向被嚴格限制在中國投資規模的美國企業開放。中國公司也會獲得在美國市場的類似準入。

      “由于中美競爭關系的實質存在,以及中美經濟體制的巨大差異,中美投資合作注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中美投資合作還會出現很多的分歧和沖突,但是資本永遠是流向有機會的地方,中美即便再沖突,投資合作還是會逐漸向前推進,未來中美投資將逐漸深化。”陳杰對記者表示。

      他認為,《中美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即便簽署,也還無法解決美國的安全審查問題,因為這不屬于投資范圍,而是屬于安全問題。因此,未來中美或需在反對安全審查濫用,增強中美合作互信,共同探討減少障礙的方法等方面加強溝通。(邵志媛)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