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普通觀眾看來,動畫電影就是拍給小孩子看的,這嚴重限制了動畫電影的受眾面,使其在票房上缺乏號召力,也影響了影院的排片 ]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正在舉辦的2013年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獲悉,雖然我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在今年上半年超過了4億元,但還是有很多國產動畫存在收支不抵的虧損情況。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指出:“以去年上映的《兔俠傳奇》為例,其投資方宣稱的制作費用大約為1.2億元人民幣,而最終票房僅有2000萬元,再加上相關宣傳費用,投資收回的成本大概只有400萬元,投資基本上打了水漂。”
此前有媒體報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稱今年上半年上映的國產動畫片票房已追平去年全年的成績,2012年國產動畫片票房約4億元。陳少峰對本報記者也做出了相同的估測。
從目前我國動畫電影的票房來看,雖然每年引進的外國動畫電影只有四五部,在數量上遠少于國產動畫電影,但國外動畫電影的票房卻要遠高于國產動畫。“基本上一部外國動畫電影的票房相當于8部國產動畫。”陳少峰坦言。
低幼化、缺乏產業化運作
低幼化、缺乏產業化運作使得國產動漫電影難與進口片抗衡。
陳少峰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動畫電影存在一個主要問題,即低幼化嚴重。“在普通觀眾看來,動畫電影就是拍給小孩子看的,這嚴重限制了動畫電影的受眾面,使其在票房上缺乏號召力,也影響了影院的排片。另外受眾面的狹窄也使影片在發行宣傳上缺乏有力的宣傳渠道,畢竟小孩子接觸的營銷渠道太窄。同時對于動畫電影的下游衍生產品也有很大影響。”
另外我國動畫電影還存在另一個問題,即產業化程度不夠。陳少峰表示:“雖然我國有很多動漫基地,也有很多動漫方面的專業人才,但他們更多的是跟同行業的人溝通交流,而沒有進入電影行業,因而缺少對電影產業的了解,在排片、宣傳等方面都缺乏經驗。”
我國動畫電影不僅在票房上遠遜于外國動畫電影,在衍生品開發上面更顯薄弱。“美國動畫電影的收益期都很長,往往是電影公映后的第二年、第三年收入比第一年還高。其中票房收入僅占其收入的18%~23%,其他收入為衍生品、DVD和授權費。以美國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為例,其電影公映后,共賣出了2500萬個玩具,并且在迪士尼主題公園建造了九個場景,授權費和各種衍生品收入總共達100多億美元。”陳少峰表示。
從我國動畫電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票房好的動畫電影基本都有電視片或者游戲作為基礎,純粹原創的動畫電影市場反響并不好。原因在于我國的動畫電影還不是針對所有年齡群體的影片,僅僅針對小朋友就需要在電影上映前有一定的受眾基礎。陳少峰還指出,我國動畫電影應該走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從電視動畫片到電影再到下游各種衍生產品,但是我國動畫電影制片方很少有把整個產業鏈做全的。
開拓“多屏”收入
為了彌補票房收入較低帶來的影響,國產電影積極開拓“多屏”收入。
目前,幾乎所有在線視頻網站都在購買國產動漫電影版權。據愛奇藝業務發展部總監張語芯介紹,目前,向版權分銷商或制作機構直接購買版權,仍是在線視頻行業最主流的方式,約占九成。
但是,由于好萊塢大片沖擊、傳統院線排片限制等,不少國產動漫電影并沒有找到較好的發行渠道。在線視頻網站成為這類國產動漫電影的主要輸出口,“我們會與制作方達成一個分成協議,將在線影院的廣告收益等進行分成。”愛奇藝相關負責人稱。
雖然多屏收入已經成為趨勢,但是來自移動、PC端的收入比例仍較小。愛奇藝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動漫影片還是以院線渠道為主流,此外,以青少年為主的觀影人群,兩者都制約了前置收費。
盡管如此,國產動漫電影所占比例仍然不多。以視頻網站愛奇藝為例,目前,國外動漫影片與國內動漫影片的比例是6:4。陳少峰也坦言,雖然現在一些視頻網站也會購買動畫電影的版權,但是由于動畫電影的受眾面較小,在視頻網站中的點擊量也較少,因此他們為此支付的版權費不是很高。視頻網站的版權收入在國產動畫電影的收入中所占比例還很小。(何天驕 黃遠 孫旭)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