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閉幕的第四屆天津臺灣名品博覽會共達成意向采購額37.7億元,來自北京、山東、河北等10多個省市的參觀采購人數達45.3萬。數據顯示,已經舉辦了四屆的天津臺博會已經成為臺商開拓環渤海市場的重要平臺。
201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與臺灣貿易中心開始共同主辦天津臺灣名品博覽會,每年一屆,主要展出臺灣的優質產品,每年有800多家臺灣企業和大陸的臺資企業參展。據主辦方統計,2010年以來,來津采購的外地采購商2萬余家,達成采購意向140億元人民幣,參觀采購人數達130萬人。
天津市臺辦副主任胡成利表示:“臺博會已經使天津成為環渤海地區,乃至華北、西北、東北臺灣產品的采購交易平臺。從今年報名的采購商來看,已經超過了一千五百多,比去年又增加了幾十家,可見這個展會的影響力在提升。”
三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企業由單純的展示和銷售,向借助臺博會開拓環渤海市場轉變。“這可以說是天津臺博會的轉型。”胡利成說。
6月21日簽署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也給臺商投資創造了新的契機。大陸對臺灣開放的服務業項目共80條,臺灣對大陸開放共64條,雙方市場開放涉及商業、通訊、建筑、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游、金融等行業。
“經過三年的舉辦,臺博會由單純的商品交易平臺向產業合作平臺轉型,除了讓大眾通過臺博會了解臺灣醫療保健、食品、服裝甚至包括美容方面的產品,我們也希望透過這個平臺,把天津打造成臺灣產品輸銷華北、東北等北方大集散地。”臺灣貿易中心副秘書長黃文榮說。
不僅是金融業借助臺博會發力,農業、文化創意、冷鏈物流、醫療都成為津臺兩地重要的合作領域,
黃文榮說,隨著大陸陸續開放自由行城市,來臺進行健康檢查與醫療美容服務的大陸游客人數大幅提升。臺灣貿易中心針對健康檢查、醫療美容、臺灣行三大主題邀請了臺灣13家醫療美容機構參加天津臺博會。
臺灣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就是參展的機構之一,臺灣長庚紀念醫院的眼科部教授賴旗俊表示:“目前來醫院治療的患者,有近50%都是大陸游客,我們希望借助臺博會的平臺,讓環渤海地區的民眾能了解臺灣的醫療資源,讓兩岸的醫療資源可以互相取長補短。”
據天津市臺辦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份,天津累計批準設立臺資企業2184家,臺商投資總額128億美元,在大陸北方省市處于前列,臺商的群聚效應已經顯現。
在第四屆臺博會期間,天津臺商投資工業園在天津市靜海縣揭牌,工業園位于環渤海經濟圈中心位置,是經天津市政府批準的區縣示范工業園,總體規劃16.8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6.6平方公里,拓展區面積10.2平方公里,定位為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精品農業等。目前,園區入駐了臺灣大成、建大、臺玻、巨大等企業。
同時,天津臺商總部基地暨臺灣會館項目也于臺博會期間啟動,該項目共分為臺商總部基地、商貿服務中心、綠色酒店住宅三部分,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建設投資10億元人民幣,預計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該項目建立后,將形成科技、會展、金融集中體,成為天津乃至環渤海地區臺商的聚集地。
天津市臺灣同胞投資協會執行副秘書長遲煥明說,天津的市場、人才和政策都有很大的優勢,工業園區和臺商總部項目的啟動成為臺商企業的聚集區和承載地,天津臺博會也成為大陸與臺商企業對接的重要平臺。
來源:新華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