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半年消費和零售業有望轉暖


    時間:2013-07-10





      中國經濟景氣略高于美國

      復旦 ZEW 中國經濟景氣指數是由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攜手歐洲經濟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以未來六個月的中國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預測為基礎的經濟指數。

      首期CEP指數顯示,中國1年期經濟預期值為4.0,這反映了略微正面的經濟趨勢。未來12個月,預期中國經濟向好的分析人員比例為41.9%,持悲觀預期態度調查人員的比例是33.8%。

      幾乎一半的分析人員認為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表現“一般”,而樂觀的比例29.5%超過了悲觀的比例21.3%。中國經濟的景氣指數4.1略高于美國經濟4.0,但明顯超過歐洲經濟的景氣指數-47.5。預期中國GDP的增長率進一步“降溫”:2013年為7.56%,2014年為7.64%。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教授認為,“考慮到中國經濟發展冷暖不均的格局依然持續,制造業仍處于低迷過程。但是服務、汽車等消費產品相關行業,卻可能因金融市場回暖所帶來的財富效應,出現業績好轉現象。我們估計經濟增長不會出現大幅度下滑。正如CEP分析結果顯示,2013年二季度GDP平均增長率為7.58%”。

      “錢多”“錢荒”并存

      通過該報告結果的深入研討和分析,相關領域專家認為,從全球經濟前景來看,美國經濟下半年率先開始復蘇,中國形勢謹慎樂觀,歐洲經濟前景堪憂。

      中國經濟面臨挑戰依然是“錢多”與“錢荒”并存的問題。“錢多”表現在虛擬經濟部門資產價格上漲,即股市和樓市均呈現上漲趨勢。“錢荒”表現在實體經濟的相對低迷,即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和鋼材、金屬及機械、工程等行業營收小幅下降。

      同時,再結合貨幣總量M2呈小幅增加,會帶動通脹率呈上升趨勢。可以看出,通脹率預期上升促進資金流向虛擬經濟,然后反作用于實體經濟,價格上升屬于貨幣現象,而不代表實體經濟好轉。實體經濟前景并不樂觀,而金融形勢前景大家普遍認為轉好。

      與此同時,考慮到美日的“零”利率狀態,而中國的基準利率還是較高,這種“利差”會導致國際資本流入和人民幣進一步升值。

      最后,報告認為,未來6個月中國消費和零售行業有望轉暖,動力可能來自社會“財富性收入”的增長。調查顯示,未來6個月我國消費增加的概率是64.51%,汽車消費增加的概率是84.91%,這說明了下半年中國經濟內需有好轉預期。在對所有非金融行業的調查中,參與調查專家對零售貿易行業持有最樂觀的態度。專家推測這主要是由于股票市場的樂觀預期所帶來的財富效應。

    來源:新華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