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穩定的現金流,就可以將其證券化。”這是華爾街的一句流行語。
停滯4年之久的信貸資產證券化ABS試點于去年6月重新開閘,根據國務院此前批復,此輪額度共計500億元。至今已有一年,但從今年3月末,工行獲準發行35.92億元“工元2013年第一期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后,至今再無一單ABS發行,且股份行未有一例獲批。多家金融機構自去年下半年提交申請后便再無動作。
近日,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權威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央行與銀監會已經達成一致,擬將信貸資產證券化登記托管系統交由上海清算所管理。而以招商銀行 、民生銀行為首的股份制銀行已于日前再次開啟ABS發行的籌備工作。
7月4日,“資產證券化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產品”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巡視員劉建紅透露,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銀行間市場共累計發行896億元規模的ABS產品,其中2005年至2008年底的第一輪試點共發行667億;去年第二輪試點重啟后,國開行、工行、建行等六家金融機構發行了6單共計228億元。她同時表示,目前央行正在積極研究將資產證券化作為常規業務發展。
登記托管花落上清所
在參與7月4日論壇的多位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管看來,資產證券化產品被視為“能夠有效提高商業銀行流動性,并能解決期限錯配,分散信貸風險”的工具,也是“突破資本充足率約束,盤活中長期信貸資產”的重要融資方式。
今年3月,一位國有大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曾向本報記者預計,最快今年底ABS試點將會全面放開。而此番央行金融市場司官員的講話也側面佐證了預測的合理性。“已經試點的產品從未出現違約和現金流中斷的問題。”劉建紅強調。
但亦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結算單位的主管機構不同,在ABS試點放開之后,相關登記托管結算業務放在中央國債登記公司下稱“中債登”,還是放在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決定了將來的資產證券化大勢是由“銀監會還是央行主導”。
知情人士透露,自今年3月末工行獲準發行35.92億元ABS后,盡管沒有明確文件通知,但第二輪試點因監管機構的暫停審批而實質性停滯。直到近日,銀監會同意將ABS登記托管結算業務放在央行主管的上清所,才使ABS得以重啟發行。
上清所6月17日發布公告稱,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自6月17日起,該所將開辦中期票據的登記托管結算業務。此前,中票的登記托管結算業務一直由中債登負責,而上清所登記托管產品種類包括超短融、短期融資券等銀行間債市主要信用產品。
而在更早的2011年9月初,央行就將短融托管轉移至上清所。此后央行又陸續將超短融、信用風險緩釋合約CRM、非公開定向融資工具即私募債、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和資產支持票據等品種的托管轉移至上清所。
因此,招商證券宏觀研究員稱,不管央行有意還是無意為之,但六月的流動性危機之后,“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矩陣得到加強,央行開始具有較強主導權。
常規化條件基本具備
一位接近銀監會的人士透露,ABS第二輪試點中,500億試點規模分配為“政策性銀行150億,國有銀行150億,股份制銀行150億,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是汽車金融公司50億”。
此次試點在產品結構方面要求明晰,即“擴大試點階段暫停合成證券化和再證券化”,主要目的是“防止過度結構化”,亦與監管層今年以來“金融去杠桿”的思路一致。
上述消息人士稱,作出以上政策調整的動因亦是因為中央提出“盤活貨幣存量”的要求。6月以來,高層已經多次表態“用好增量、盤活存量”。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秘書長時文朝表示,信貸資產證券化工作的推進,將有利于盤活金融存量資產,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根據國務院批復,2005年央行聯合發改委 、財政部 、銀監會、保監會 、證監會等十個部門,成立信貸資產證券化領導小組。劉建紅介紹說,央行會同信貸資產證券化協調領導小組按照服務實體經濟本質要求,確保基礎資產導向性堅持與國家產業政策保持一致。
“央行鼓勵金融機構選擇符合條件的國家重大基礎設施貸款、涉農貸款、中小企業貸款、清理合規的地方融資平臺公司貸款、節能減排、戰略性新興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劉建紅指出。
與此同時,央行將積極研究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認為開展常規化業務條件基本具備。下一步,央行將與各部門一起研究將其作為常規性業務開展,持續審慎監管,擴大基礎資產范圍,探索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機制。
劉建紅還提出,目前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管理辦法只是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的部門規章,立法層次不高也不夠完善,建議將部門規章上升為國家立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