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昨日公告,商務部已正式立案對歐盟葡萄酒進行“雙反”調查,調查將持續一年,至2014年7月1日。
根據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表示,本次調查是由中國葡萄酒產業在5月15日向商務部正式提出申請,要求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
商務部公告顯示,在正式立案之前,商務部已就上述事宜通知歐盟駐華代表團,中歐雙方也舉行立案前磋商。6月21日,歐委會向商務部提交了關于反補貼調查的書面評論意見。商務部表示,這次立案是“經審查滿足立案條件后,商務部依法決定立案并進行調查的”。
據了解,本次“雙反”調查的時間將持續一年,商務部稱,通常應在2014年7月1日前結束調查,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15年1月1日。商務部稱,就補貼調查及反傾銷調查,利害關系方、利害關系國地區政府可于公告發布之日起20天內,向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申請參加應訴。
■分析
國內葡萄酒企業恐難受益
雖然商務部正式啟動對歐盟葡萄酒的“雙反”調查,但業內人士分析,這對國內及歐洲葡萄酒的影響有限,“最受惠的很可能是以美國、澳大利亞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
根據海關信息網數據顯示,歐洲作為國內葡萄酒最大的進口源地之一,2013年1月到5月期間對我國出口葡萄酒貿易量高達99百萬升,同比增長3.7%,貿易額達4.25億美元,貿易量及貿易額分別占我國同期葡萄酒進口總量的58.9%和62%,在我國葡萄酒行業占據半壁江山。
但對于“雙反”調查的實際效果,廣東省酒業協會理事長朱思旭昨日對記者坦言,“調查對國內、歐洲的葡萄酒企業影響不會如想象中大。”事實上,這從國內葡萄酒上市公司的股價走勢也可看出端倪。自6月初傳出“雙反”消息,當日張裕即漲停,但此后漲勢并未延續,張裕至今的累計跌幅已達24%,通葡股份也在漲逾6%后,至昨日跌幅超過25%。
朱思旭分析,這是由于,一方面,國內的葡萄酒在質量與歐洲仍存在差距,國內葡萄酒在高端消費者中,價格優勢也并不明顯;另一方面,雖然“雙反”調查可能提高歐洲葡萄酒進口價格,在國內消費力下降的背景下,銷售可能會受到影響,但因國內消費者在2008年、2009年都曾經歷過“天價”葡萄酒的時代,從消費者在心理上接受高價葡萄酒不會很難。
實際上,這次“雙反”調查,最受惠的很可能是以美國、澳大利亞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朱思旭特別指出,這部分新世界葡萄酒企業,在擁有較高質量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在“雙反”的調查下,很可能在國內市場獲得重大進步。
■市場
部分酒類經銷商已在囤酒
在歐盟葡萄酒遭“雙反”調查,可能導致葡萄酒價格再次飛漲的背景下,記者了解到,已經有酒類經銷商開始囤酒。
世界完美營銷中心營銷總經理胡明慧就對記者表示,公司此前囤了不少葡萄酒的貨,能保證半年內供應穩定,而且為了應對“雙反”所帶來的影響,正加大從歐洲進口葡萄酒的力度。但其表示,“目前我們暫時沒有提價的計劃。”
來自酒美網的數據也顯示,“雙反”調查消息出臺后,該網的銷售額同比上一月激增了30%以上,其中購買1箱6瓶以上紅酒的用戶數量明顯增多。
來源:中國經濟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